国体测试是什么意思-国体测试是什么

国家体质测试是指对公民身体素质进行的定期检测,目的是通过科学、客观的方法评估公民的身体状态,并根据测试结果制定出相应的健康增进措施。通常情况下,国家体质测试包括身高、体重、肺活量、视力等基本指标的丈量,和座位体前屈、立定跳远、仰卧起坐等项目的具体测试。国家体质测试是政府和社会关注公民健康的有力抓手,也是提高公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国古代是怎样测评人才的

人才测评在中国古代被称为“知人”。老子认为“知人者智”,把善于知人看作智慧的象征。在人才的识别、甄选历史发展过程中,古代创造了许多人才测评的方法和手段,这对于现代的人才测评活动也具有借鉴意义。

中国古代做人才测评的几种方法:

1、分类比较法

这种方法通常按照一定的标准把人分成不同的类别,并分别列举出不同类型的显著特征,通过特征的匹配进行区别,以达到对人才的鉴别和任用。如,刘劭在《人物志·流业篇》中,将人才划分为12种,包括法家、术家、国体、器能、臧否、伎俩、智意、文章、儒学、口辩、雄杰等,并列举出中国历史上的一些人物加以说明。在分类的基础上,对各个类别又进行细分。如荀子在《荀子·不苟篇第三》中根据人格特征的不同,把士划分为:“通士(尊君爱民、通达事理)、公士(公正无私)、直士(忠厚老实、耿直坦诚)、悫士(诚实可信、谦虚谨慎)、小人(惟利是图、言行无常)。”刘向在《说苑·臣术》篇中则根据人臣的处世之道,划分了“六正”和“六邪”。六正指“圣臣、良臣、忠臣、志臣、贞臣、直臣”,“六邪”指“具臣、谀臣、奸臣、谗臣、贼臣、亡臣”,并分别列举了他们的行为表现,以便于区别。

2、实践鉴别法

这种方法是在实践中通过人的实际表现,来鉴别人才。孔子曰:“听其言而观其行。”对一个人的评价,既要看他说了什么,更要观察他的实际表现。据《吕氏春秋》记载,实践鉴别法应始于尧舜时期,《吕氏春秋·谨听》描述了尧考察舜的过程,共包括了五个方面:一是把两个女儿嫁给他,并考察舜的品格;二是让舜制定常法,考察他能否服众;三是让舜总理百官,考察他的管理能力;四是让舜接待宾客,考察他的交往能力;五是派舜巡查山林,考察他的实际工作表现。尧对舜的考察可以说是既全面又系统。王充在《论衡·答佞篇》中主张:“以九德检其行,以事效考其言。”王安石认为对人的评价,不能“私听于一人之口”,而应当“审知其德,审知其才”,同时要“试之以事”,看他的具体表现。曾国藩认为择人要优选有节操而没有官气的人,办事情要做到身到(深入基层)、心到(条例清晰)、眼到(明察秋毫)、手到(亲自动手)、口到(命令叮嘱)。

3、自然观察法

自然观察法强调深入、全面地观察被观察者的言语、行为、表情等内容。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观言。孔子在《论语·公冶长第五》中提出“听其言而观其行”。第二,观眸。孟子提出通过观眸来了解人的方法,“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嘹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座哉?”因为眼睛是心灵的反映,心中的正邪都会从中反映出来。第三,观行。孔子认为考察一个人的行为动机,做事的方式,进而洞察他的内心,这样才能全面地了解一个人。据《贞观政要·论择官第七》记载,魏征上疏唐太宗,提出了选人考其行的“六观”法:“贵则观其所举,富则观其所与,居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第四,观志。《论语·公冶长第五》中记载了孔子经常召集弟子们以谈话的方式了解他们的志向,从而对弟子进行判定。第五,观过。在《论语·里仁第四》中孔子指出:“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意思是人有各种各样,所犯的错误也各式各样。仔细的审查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第六,观亲。如《吕氏春秋》中提出的“六戚四隐”的方法,主张通过观察一个人如何对待他的兄弟姐妹、亲戚朋友以及邻里门生,来考察一个人的个性品德。

4、民意调研法

在长期的人才评价中,古人提出了应当将群众的观点和意见作为人才评价的一个方面,但同时又提出了“不以舆识人”的主张,认为群众的舆论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偏差,要区分对待。

在考察民意的同时,孔子主张只能把民意作为考察和评价人的参考,既要相信群众,又不能一味地迎合群众,认为世俗之毁誉不足以为根据。在《论语·子路第十三》中,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孔子的主张可以说是非常中肯的,有效地避免了民意调查法的不足。

5、绩效考评法

绩效考评,在古代又称考绩、考课、考成,顾名思义就是以“业绩”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东汉王符提出,要根据官吏从政的实际表现奖赏升降,健全官吏的考绩制度。“知贤之近途,莫急于考功”,即认为考绩是考察一个人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西汉时期,董仲舒主张对人的考察应当把业绩作为主要的标准,在《天人三策·第二策》中他对绩效考核有详细的论述,认为有功劳靠的是“任官称职”,而不是“积日累久”。考绩要首先对各级官吏进行考试,“诸侯月试其国,州伯时试其部,四试而一考。天子岁试天下,三试而一考”。其次,根据官吏的爵、禄、秩、功、罪,决定其高下等级和进退。要评出相应的等级,按业绩将官吏分成九个等级,根据等级进行奖惩。五级以上有奖,五级以下要罚,并根据奖惩进行任、免、升、降。董仲舒提出的依据实际绩效定期考核的程序和方法,极大地激发了官吏为政的积极性。

6、实验试探法

实验试探法类似于我们今天的情景模拟,通过设置一定的情景,观察受测者的反应,进而做出评价。这种方法见于《庄子·列御寇第三十二》中的描述:“故君子远使之而观其忠,近使之而观其敬,烦使之而观其能,卒然问焉而观其知,急与之期而观其信,委之以财而观其仁,告之以危而观其节,醉之以酒而观其侧,杂之以处而观其色。九征至,不肖人得矣。”

总体而言,中国古代有关人才测评的思想和方法相当丰富,但是,必须看到,由于受到具体历史条件的限制,也存在着一些局限,如重定性分析,轻量化研究;对人的评价偏向道德层面,对能力的测试不足;测试的内容偏重政治和文化知识,对技术重视不够。不过,古人强调人才测评工作的客观性和全面性,尤其是要求测量要针对本质;在方法和手段上注重综合运用、相互印证,这些对于我们当前的人才测评工作也很有借鉴的价值。

事业单位招干考试内容有哪些

事业单位综合基础知识考试内容如下:

1、《综合基础知识》主要考察应考人员对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历史、人文、科技、生活常识、时事热点等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2、《综合基础知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的知识点众多,知识更全面,有的时候考的都是些常识(政治、法律、经济、哲学等),有的时候考的就像是行测那样,具体情况要看试卷来定。

3、题型方面主要有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判断题,有的省也有主观题,包括公文改错、法律方面的应用等。部分省份事业单位考试中除了上面所说的这些综合基础知识里面也会包含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等部分。

事业单位简介:

事业单位 ,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事业单位接受政府领导,表现形式为组织或机构的法人实体。

事业单位一般是国家设置的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质的机构,但不属于政府机构,其工作人员与公务员是不同的。

根据国家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精神,事业单位不再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而分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公益二类事业单位 ,还新兴了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事业单位和社会资本举办事业单位,是国家不拨款的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的明显特征为中心、会、所、站、队、院、社、台、宫、馆等字词结尾,例如会计核算中心、卫生监督所、司法所、银保监会 、质监站、安全生产监察大队、住房公积金中心等。事业单位分为参公事业单位以及一般事业单位。

参公事业单位是指人员使用事业编制,参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参公改革之后的事业单位在省公务员招考中招考,普通事业单位在事业单位招聘中招考。

中公教育为您服务。

一般考试综合基础跟管理基础的

一、试卷内容及结构

一《综合基础知识》

主要测试应试者对综合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题型均为客观性试题;考试时限为90分钟,满分100分。

二《管理基础知识》

主要测试应试者对管理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题型均为客观性试题;考试时限为90分钟,满分100分。

二、考试的大体范围和内容

(一)《综合基础知识》

1、政治(新增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决议内容)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中国共产党历史和党的建设理论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理论。

(3)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特色;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5)时事政治

2、法律

(1)法理学

法的一般原理;法治理论;法的运行;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

(2)宪法学

宪法的基本理论;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我国的国体、政体和结构形式;我国的国家机构。

(3)主要实体法

刑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商法。

(4)主要程序法

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

3、经济

(1)市场经济基本原理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

市场和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和运行机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及其特征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市场主体和市场体系

市场主体与现代企业制度;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市场秩序和市场规则。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府宏观调控

宏观经济运行与政府的经济职能;政府宏观调控;宏观调控政策和宏观调控体系。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

国民收入分配;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对外经济关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和基本形式;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

(6)中国国情与重庆市情

中国的国情国力;重庆市情。

(7)主要国际经济关系与国际经济发展趋势

国际贸易关系;国际货币关系;国际投资关系;国际经济组织;国际经济发展趋势。

4、道德

(1)道德与公民道德

道德概述、公民道德建设概述

(2)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的特点、作用及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5、公文写作(公文写作部分的相关知识以《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办发[2012]14号)和《党政机关公文格式》(GB/T 9704-2012)为标准。)

(1)公文知识与公文规范

公文基础知识;公文规范。

(2)常用公文写作

决定;意见;通知;通报;通告;报告;请示;批复;函;纪要。

(3)事务文书写作

会议记录;简报;计划;总结;述职报告;调查报告;规章制度;贺词;感谢信;慰问信。

(二)《管理基础知识》

1、管理概述

(1)管理的概念与特性

管理的概念;管理的特性。

(2)管理的职能和类型

管理的职能;管理职能的发展;管理的类型。

(3)管理者的职责与技能

管理者和管理者的类型;管理者应具备的技能。

(4)管理环境

环境对组织的影响;组织的一般环境;环境变动与管理模式选择。

(5)管理理论的发展

国内外早期的管理思想;古典管理理论;人际关系理论和社会系统理论;现代管理理论丛林;当代管理理论的发展。

2、决策

(1)决策概述

决策的含义和特征;决策的分类与原则;决策的基本过程;决策的主要方法。

(2)预测与决策

预测的含义;预测的程序;预测的主要方法。

(3)决策与心理

决策中的常见心理效应;决策中的心理压力。

(4)群体决策

群体决策的含义及其利弊;参与决策的流程及其利弊;群体决策的基本择案规则。

(5)计划的编制

计划与决策;计划的类型与作用;计划的编制;滚动计划法。

3、组织

(1)组织概述

组织的概念与特征;组织的类型;组织的功能。

(2)组织设计

组织设计的原则;组织设计的内容。

(3)人员配备

人员配备的概念与原则;组织人员的选聘;组织人员的考评;组织人员的培训。

(4)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组织结构的发展趋势。

(5)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的含义与特征;组织文化的功能与内容。

(6)组织的变革与创新

组织的变革;组织创新的路径。

4、领导

(1)领导与领导者

领导的含义;领导的构成要素;领导艺术与权术的区别;权力的构成领导者素质。

(2)人性假设和领导理论

人性假设理论;领导行为和领导风格理论;领导权变理论。

(3)激励理论与技巧

激励的含义;需要理论;激励理论;激励技巧。

(4)人际沟通

沟通的特点与功能;沟通的过程与流向;沟通网络;网络时代的沟通;沟通障碍及其克服;冲突与谈判。

5、控制

(1)控制概述

控制的含义;控制的基本条件、特点与功能;控制的类型;有效控制的基本要求。

(2)控制过程

制定控制标准;衡量实际工作;鉴定偏差与纠正偏差。

(3)控制方法

预算控制;非预算控制法。

6、创新

(1)创新及其作用

创新的涵义;创新与维持的关系;创新的类别与特征;创新的作用。

(2)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

目标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环境创新。

(3)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的含义与特征;创新思维的作用与意义。

(4)创新的过程与组织

创新的过程;创新活动的组织。

7、管理方法与管理工具

(1)管理方法概述

管理方法的内涵与分类;管理工具的含义及其类别;管理方法和管理工具的综合运用。

(2)刚性管理方法

法律方法;行政方法;经济方法。

(3)柔性管理方法

传播方法;情感方法;心理方法。

(4)具体的管理工具

强制性工具;志愿性工具;混合性工具。

8、管理绩效

(1)管理成本

管理成本的构成;管理成本的变动及其原因。

(2)管理效率

管理效率的含义;管理成本与管理效率;管理效率的影响及其控制。

(3)管理绩效的评价

绩效评价的标准;绩效评价的程序;绩效评价的方法;评价后的修正。

(4)管理绩效的改进

绩效不良的原因;绩效改进的目标;绩效改进的方法。

9、战略管理

(1)战略管理概述

战略管理的含义与特征;战略管理的发展趋势。

(2)组织战略

组织战略含义;组织战略的领导;组织战略的层次。

(3)战略管理的过程

战略分析;战略制定;战略评价;战略实施;战略控制。

(4)战略管理的问题

战略管理的问题;战略管理的改进。

三、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认真阅读给定资料,并按题目要求进行作答,作答要求如下:

务必携带的文具有签字笔或钢笔(黑色或蓝色字迹)、2B铅笔和橡皮。要求考生必须用2B铅笔在机读答题卡上作答。作答在题本上或其他位置的一律无效。

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