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有什么挫折和困惑-教师有什么挫折

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例如,他们可能在与学生沟通时遇到困难,或他们在教授新知识时感到困惑。教师还可能会面临教学环境的挑战,比如课堂管理问题、教学资源的缺少等。教师们可能会由于社会压力和期望而感到懊丧和失落。教师面临的挫折是多方面的,并需要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来克服它们。

当一名生活老师会遇到什么问题

会遇到:职业倦怠、教师挫败感、教学考试压力大等等问题。

确实厌倦教书,觉得教师等于一种煎熬,度日如年,“连自己也瞧不上眼”,那就想方设法摆脱它,哪怕从事其他行业也不见得轻松和富有,但至少减轻了一层精神折磨。

实,这现象在一个人漫长的教职生涯中,无可回避。挫败感乃教师职业的“家常饭”。从未有失败体验的老师,要么超级神人,要么是缺乏自省意识的麻木人。因此你才有自我拷问自我纠缠的烦恼。好在这些情感——无论是苦闷、悲哀、挫败感,不全是负面的东西。它们蕴含着积极健康的因子,那就是对教育的不绝望,对自我的负责以至进一步的期许。

不想或无力离开教育,则会首先让自己安下心来,努力克制自己,然后进一步改变自己的心态。

缓解自身压力:

1、爱自己的工作:

某种角度看,爱工作就是爱自己。作为教师,如果每天迈向校园时,步子有千斤重,情绪抑郁悲愁,怀着“受害者”的心态,不难想象,当他走进教室,看到一群活泼乱跳的年轻人,他会快乐起来吗而当他遇到不顺的事情时,他又将做出何种反应一个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置身于“低气压”情绪的控制之中,首先伤害的是他本人的身心。

2、保持一颗快乐的心:

教师的工作有一个特点——时间性长,从早自习到上课、备课、改作业、应付检查、辅导教育学生、和家长沟通,以及层出不穷的进修学习等等,可以说,大部分老师宽泛的工作时间每天不低于10小时。长时间浸泡在与职业相关的琐碎事务中。

一颗不快乐的心所释放出的毒素,何其强大!教师这种阴郁的生命状态,极可能危害一大群学生。教育不是简单地传输知识,像工人搬运货物一般,教师在讲台上下的一言一行,都将打入许多学生的记忆中,影响所及,也许一生一世。如果我态度消极,误人子弟,于心不安。

3、把工作和生活协调起来:

在工作中寻找积极的意义,充实自我的生活,又把生活中的幸福感,融人工作中,促进我的工作。总之,把爱职业和爱自己,融合一体,从而为自己找到安身立命的好“去处”。

4、对待考试,应有基本的立场:

在当下的教育处境下,完全撇开应试是不现实的。但是,把应试奉为主宰一切的唯一标尺,包括衡量教师的能力、价值,则是片面的、荒唐的。所以,对待考试,我们应该有个基本的立场:在帮助学生考好成绩的同时。

更要坚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仅仅为了培养适应市场的职业人或者头脑简单、唯唯诺诺的顺民。有了如此信念,我们就不轻易迷失方向,也不会为考试分数的高低而一次次纠结,进而在平凡的工作中找到个人的价值,以及生命的情调和尊严。

1.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

青年教师踏上工作岗位不久,往往对自己的岗位,对学生充满理想主义色彩,一旦遇到工作分配不如意,或者学生不听话,就会出现心理问题;老年教师肩挑重担,工作相当辛苦,希望得到领导的尊重和信任,一旦不能称心如意,也会造成心理失衡。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

2.工作上的不断磨难困扰

工作任务过于繁重,工作量过大,会使有的教师在体力和精神上感到不堪重压,过快的生活节奏会导致一系列心理问题,影响心理健康;遇到难以调教的学生,会使有的教师失去自我控制,进而导致违反教育原则,采用不妥当的教学方法,使师生关系处于紧张状态。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将造成教师的自卑和自负心理。

3.不良人际关系的刺激

有的教师同领导的关系紧张,有的教师同同事的关系极不和谐。其客观原因,可能是由于领导用人不当,管理不力,或由于同事间性格不合,看法不一。长期处于这种不良人际关系中的教师,往往会产生对立、消沉等不良情绪,并引发出自卑、妒忌、埋怨、畏怯等心理,有的甚至会自暴自弃,形成人格障碍。

4.过重的外界压力

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同行中的竞争越演越烈;在个人生活方面,爱情生活,家庭关系,经济状况等等也会产生压力、对这种压力处理不当,就会使人对工作失去信心和自信,使人感到沮丧和失望,乃至于出现颓丧、消极和沉闷。许多事实告诉我们,一些心理疾病,正是由于不堪承受过重的压力造成的。现实生活中,工作的压力不会减轻,社会家长对教师的要求也绝不会降低,教师之间的竞争也永远存在,我们不可能改变客观存在,更不可能用降低教育教学要求来换取教师心理的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