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水平包括哪些阶段()-世俗水平包括哪些阶段
《世俗水平包括哪些阶段》是指一个人从诞生到成年过程当中,所经历的各种不同的成长阶段。这些阶段可以分为以下几个:
1、 婴儿期:诞生至2岁
在这个阶段,婴儿需要依赖父母和家庭成员来满足基本需求,例如豢养、清洁等。
2、 幼儿期:2岁至6岁
幼儿开始学习语言、社会交往和认知技能,同时也开始构成自我意识。
3、 学龄前儿童:6岁至12岁
学龄前儿童主要是在学校中接受教育,同时也在家中和社区中学习和参与各种活动。
4、 小学生:6岁至12岁
小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基础知识,如浏览、写作、数学等,同时也开始发展社交技能和价值观。
5. 中学生:12岁至18岁
中学生主要在学习高中课程,同时也在学校中参加各种活动,如体育、艺术、社团等。
6、 大学生:18岁以上内容
大学生主要在学校中进行高级学术研究,同时也在社会上实习和工作。
以上内容就是《世俗水平包括哪些阶段》的详细答案。
柯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指的是哪三水平,六个阶段
三水平六阶段柯尔伯格把道德认识划分为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三个不同的发展水平。
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此阶段的个体判断是非不受外界的法律和规则的限制,而是以不成文的、带有普遍意义的道德原则:如正义、公平、平等、个人的尊严。
三水平六阶段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柯尔伯格在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基础上。
柯尔伯格根据自己的大量研究,得出结论:0~9岁儿童属前世俗水平;9~15岁,多属习俗水平;16岁以后,一部分人向后习俗水平发展,但达到的人数很少。
道德发展阶段的划分?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
科尔伯格根据儿童的陈述,在道德判断的发展方面界定出了六个阶段,他将这六个阶段分成三种道德水平,即“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水平一 前习俗水平(0~9岁)
以自我为中心的道德推理水平——根据行为的直接后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判断好坏是非。
阶段1: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行为的后果作为是非标准)
此阶段儿童根据行为的后果来判断行为好坏及严重程度,他们还没有真正的道德概念,服从权威或规则只是为了避免惩罚,他们认为受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
阶段2:利己主义定向阶段(以个人需求的满足与否决定事情的好坏)
儿童评定行为的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和利益。
水平二 习俗水平(9~16岁)
此阶段的儿童能够着眼于社会的希望与要求,并以社会成员的角度思考道德问题,他们已经开始意识到个体的行为必须符合社会的准则,能够了解社会规范,并遵守和执行社会规范。规则已被内化,按规则行动被认为是正确的。
阶段3:好孩子定向阶段(取悦于别人的就是好的)
该阶段的儿童,个体的道德价值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谋求大家的赞赏和认可。凡取悦于别人,帮助他人以满足他人愿望的行为是好的,否则就是坏的,他们的推理受众人的共同愿望和一致意见决定。
阶段4:法律与秩序定向阶段
处于该阶段的儿童以服从权威为导向,他们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权威,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知法懂法。认为准则和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因此,应当遵循权威和有关规范去行动。
水平三 后习俗水平(16岁以后)
达到这一道德水平的人,其道德判断已超出世俗的法律与权威的标准,想到的是人类的正义和个人的尊严,并已将此内化为自己内部的道德命令(不是所有人都能达到这一水平)。
阶段5:社会契约定向阶段(社会价值和个人权利作为是非标准)
人们开始承认某些法律比另一些法律好。现实中有合情不合法的事,也有合法不合情的事。处于此阶段的个体相信,为了维护社会和谐人们应该遵守法律,但他们也会通过特定的程序寻求对法律的修正。
阶段6: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是非是一种个人依照普遍原则所确立的哲学)
如果一个人达到了第六阶段,他的道德判断将建立在对普遍道德行为准则的信仰之上,当法律与道德准则相冲突时,个体将依据他的道德准则做出决策而不考虑法律,决定道德的将是个体内在的良心,即人类普遍的道义高于一切。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有三个水平、六个阶段,具体如下:
前习俗水平(9岁以下)
这个水平的道德判断,注重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还有跟自身的利害关系,共有两个阶段:
阶段一:服从+惩罚
这阶段的道德判断来自于是否受到惩罚,只要没有被惩罚,就是正确的,受到惩罚,就是错误的,受惩罚的行为都是好的,没有自主的非善恶观念。
阶段二:相对的功利主义
这阶段的儿童,其善恶评价来自于利益,有利益的就是好的。
习俗水平(9岁-16岁)
特点:能了解、认识社会行为规范,意识到人的行为要符合社会舆论的希望和规范的要求,并遵守、执行这些规范,共有两个阶段:
阶段一:人际和谐
此阶段以和谐人际关系为导向,被人喜欢,受到赞扬,对别人有帮助,就是好的。
阶段二:维护秩序
此阶段服从权威为导向,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权威,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知法守法。
后习俗水平(16岁以后)
特点:道德判断超出世俗的法律与权威的标准,而以普遍的道德原则和良心为行为的基本依据,共有两个阶段:
阶段一:社会契约
这阶段会明白,法律、社会道德准则是一种社会契约,可以改变,他们不再使用单一的规则去评价人的行为,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阶段二:普遍原则
此阶段的是非判断,不受外界的法律和规则的制约,而是以不成文的、带有普遍意义的道德原则:如正义、公平、平等、个人的尊严、良心、良知、生命的价值、自由等为依据。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大数据处理内容。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原文链接:https://edu.h3e.cn/edu/10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