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机关制定国策和法规-什么机关制定国策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国家的法律。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履行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利机关,它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全国人大的部份职权。
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要素
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要素:自治地方,自治机关,自治权
民族区域自治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遵循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根据中国国情,总结人民民主革命过程中民族工作的经验,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初确定的国策。
是中国各民族人民共同选定的正确道路,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各民族在国内实行平等团结联合的最适当形式。
中国共产党的这一决策,在1949年9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民族政策部分)中,作为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一项根本制度被确定下来。
为了正确实行这一制度,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1984年5月,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根据宪法的规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30多年来,中国在实行这一制度解决国内民族问题方面,获得很大成功。
基本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中国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多民族国家。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实行区域自治。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国家的一级地方权力机关和一级地方国家行政机关(见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行使宪法规定的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同时依照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其他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自治地方的自治权利主要有: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如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自治机关可以报经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自治机关有管理地方财政的权利,属于自治地方的财政收入,由自治机关自主地安排使用。
自治机关有权自主地安排和管理地方性的经济建设事业;有权自主地管理本地方的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依照国家的军事制度和当地的实际需要,可以组织本地方维护社会治安的公安部队等。
六大类机关是指由六大类政府职能部门组成的关键机构,分别为:中国共产党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
编辑本段主要职责
中国共产党机关:主要包括省委、市委、区县委、政法委以及纪检监察部门,主要负责宣传和督促贯彻党的方针路线,加强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加强党内监督,坚持从严治党,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促进本部门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人大机关:主要负责及时反映社会关注焦点,做好全国、省、市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的办理、督查和信息反馈工作,并提出相关建议。同时组织起草或审核以市政府、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发布的公文,和市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提交的工作报告。行政机关:制定行政法规,发布决定和命令等,指导所属各部门、下级国家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行政活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政协机关:主要参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组织学习、研究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理论、政策和进行各种学习活动,总结、推广政协工作情况和经验,联系各级政府、人大及其它有关部门,互相配合,协调工作。审判机关:就是依照法律规定代表国家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国家机关。主要负责依法审判刑事、民事、行政案件,办理执行案件的职责,掌握着刑事、民事、行政案件的终局裁判权和执行权。检察机关:检察机关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代表国家行使法律监督权,法律监督权也叫检察权。。它的基本职能是保证公安机关侦查活动的合法性、法院审判活动的合法性、刑罚执行活动的合法性;通过对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察究,保证公务活动的合法性,实现对行政权的制约;代表国家对犯罪人提起公诉。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大数据处理内容。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原文链接:https://edu.h3e.cn/edu/102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