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以忘什么成语-乐以忘什么
![乐以忘什么成语-乐以忘什么](https://edu.h3e.cn/img/乐以忘什么成语-乐以忘什么.png)
《乐以忘忧》是古代儒家经典《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指用音乐来忘记忧愁。它表达了人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时,可以通过欣赏音乐等方式来减缓情绪、放松身心,从而到达忘却忧愁的目的。因此,“乐以忘忧”成了许多人在面对压力和困扰时的一种积极应对方式。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下一句是什么
“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的意思是: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出自《论语 · 述而》——战国 · 孔子。
原文是: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翻译是:叶公向子路问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子路不答。孔子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说,他这个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想要理解这句话的意思,首先看看这句话里面的几个词的意思。“发愤忘食”的意思是下决心努力学习和工作,连吃饭也忘记了。“乐以忘忧”指由于快乐而忘记了忧愁,形容非常快乐。“不知老之将至云尔”的意思是不知道老年即将来临。形容人专心工作,心怀愉快,忘记自己的衰老。
这是孔子对自己为人的一个评价和概括。孔子认为,自己最大的特点就是对大道忘我不悔的追求。这种追求,首先体现在他毕生“好学不倦”上面。他说:“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又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其次,这种追求,体现在其道德志向方面。孔子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追求最高价值观念的“仁”,追求富有意义的人生。他说:“我欲仁,斯仁至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有了这种高尚的精神道德生活,有了毕生对“仁”不懈的追求,即使吃粗粮,喝白开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也是“乐亦在其中矣”。
但是现在的人们啊,没有这种好学的追求了。就拿我自己来说,除非对我有用,快考试的时候我才会把书拿出来复习,学习并且在几天内学会这本书,但是不会温故而知新,考试一过什么都不知道了。
孔子自述其心态,“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连自己老了都觉察不出来。孔子从读书学习和各种活动中体味到无穷乐趣,是典型的现实主义和乐观主义者,他不为身旁的小事而烦恼,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我们应当学习。
乐以忘忧的释义:由于快乐而忘记了忧愁。形容非常快乐。
作谓语、宾语;指因乐于做某事,沉迷其中而忘记了忧愁。出自春秋时期孔子的《论语·述而》,原句为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2、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3、无论承担多大的事情,从来不会显露出丝毫的压力与忧虑,反而轻松泰然,笑容可掬,是谓“乐以忘忧”。
4、下学上达,好古敏求,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5、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6、孔子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7、一个爱书成痴的人,必是手不释卷、沉潜其中的,与书为友,朝夕共处,读之思之,乐以忘忧。
8、古人有,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之说。
9、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0、青年节到,送上小诗一首:青春一代树新风,年轻百年兴大计,节节高升惊天地,快马加鞭追星辰,乐以忘忧笑口开。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大数据处理内容。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原文链接:https://edu.h3e.cn/edu/103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