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 差异互补有哪些方法-小学 差异互补有哪些
小学教育是人生的基础阶段,而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差异互补是一种教学理念,旨在利用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才能和优点,同时弥补他们的不足,从而提高整体的学习效果。
在小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视察和交换来发现学生的差异,并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例如,对一些善于浏览的学生,可让他们担负小组的浏览领导者;而对一些在数学方面有困难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辅导和支持。
差异互补也能够体现在课程设置上。例如,可以通过设计各种不同的活动和项目,让学生有机会发展他们独特的技能和兴趣。这样不但可以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求,还可以激起他们的学习热忱和动力。
差异互补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每一个学生发挥出他们的潜力,实现全面发展。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第十一章小学儿童的差异与教学
(一)重点提示
1.儿童的性别与儿童的学习和行为
男女儿童性别心理差异主要反映在学习与行为差异两个方面,而行为差异又包括课堂行为差异和社会行为差异。
2.因“性”施教的措施
面对男女儿童的性别差异,作为教师必须克服一些偏见,并采取一些措施因“性”施教。
(1)克服性别刻板印象;
性别刻板印象是指传统的、被广泛接受的对两性的生物属性、心理特质和角色行为的较为固定的看法、期望和要求。
(2)正确期望与评价性别角色;
(3)指导男女学生自我社会化;
(4)优势互补,因“性”施教。
3.儿童认知差异与学习
(1)智力差异与学习;
一般认为智力是学习成就的一个可靠预测指标。也就是说,智商越高的儿童,一般来讲其学习成绩也就越好,而且将来接受更高水平教育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从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学习成绩的测量与其智力的测量两者的相关程度很高。
(2)认知结构差异与学习。
认知结构是指个体在学习某一学科或某一课题时,用于同化新知识的原有观念及其组织。认知结构直接参与了和新知识的相互作用,它不仅决定新的学习能否产生,而且决定了它的保持和在新情境中的迁移。所以,认知结构是导致学习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4.适应儿童认知差异的教学改革
适应儿童认知差异的教学改革包括(1)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2)推行课程教材改革;(3)教学方式的改革;(4)教学技术的改进等等方面。
5.儿童社会背景差异与行为
儿童的社会背景差异与儿童的行为,涉及到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社会背景差异是影响儿童个体特征的重要因素;二是社会背景差异借助儿童的个体特征在课堂上表现出来。
6.儿童社会背景差异与教师行为
儿童社会背景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对教师来说,关键在于如何依据这些差异,采取一些针对性措施,使儿童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较大程度的发展。
(1)指导儿童制定个人发展计划;
(2)创设情境,因材施教;
(3)沟通与指导。
(二)难点内容
1.智力差异与学习。
2.认知结构差异与学习。
(三)本章名词
性别刻板印象 认知结构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大数据处理内容。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原文链接:https://edu.h3e.cn/edu/10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