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的企业是什么编制-企业是什么编制

根据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的组织情势主要有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等。其中,独资企业是指由一人出资设立的经营实体;合伙企业是指两个以上内容合伙人共同出资设立的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则是指由若干个股东共同出资设立的企业,依照《公司法》规定,公司的组织情势可以是有限责任公司或股分有限公司。

事业编制和企业编制有什么不同

企业编制和事业编制的区别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企业编制是企业为了完成未来或过去的任务而确定的公司或部门的人员数量的配置,其对人员的实际配置工作产生指导和约束作用;

2、事业编制是为国家创造或改善生产条件、增进社会福利,满足人民文化、教育、卫生等需要,其经费一般由国家事业费开支的单位所使用的人员编制;

3、企业编制主要有企业正式员工(也称编内员工、正式工)和劳务派遣协议工,工资经费由企业支付;

4、事业编制经费由政府财政划拨,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又叫全额财政拨款事业编制,多为一些公益性事业单位,如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学校等。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由财政进行差额拨款,待遇和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挂钩,如医院和部分景点等;

5、企业是营利性单位,员工待遇与企业经营状况相关,与事业单位工资没有可比性;

6、事业编都是签合同的,但是这是聘用合同,其决定的不是劳动关系,而是人事关系,企业编签的是劳动合同,与单位确定的是劳动关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第三条 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

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具有约束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

法律分析:国企劳动合同制员工算编制,国企签订合同的正式工就是有编制的,与劳务派遣签订合同的临时工就是没有编制的。国有企业那叫企业编制,不叫行政编也不叫事业编制,在企业的编制就是企业设了几个岗位,每个岗位都需要多少人,那就是编制。劳动者与国企签劳动合同,如果劳动者是通过考试或者选拔等程序入职的,则算有编制。如果没有上述程序的,仅仅只是与国企签合同的,没有职位的,则不算有编制。事业单位企业编制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该单位除了有事业人员的编制外,还有的人员按企业用工对待,不占事业编制,他们属于工勤人员。二是单位除了事业编制外,另办有企业性质的单位,隶属于这个事业单位,该企业性质单位的人员当然身份是企业员工。但在实际中,这个事业单位为了方便工作,把不同性质单位的人员混合使用。尽管是在混合使用,但人事管理上身份截然不同。而且因为长期一样的工作,往往连属于企业编制的人员自己都会忽略了其身份。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

第三条 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具有约束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