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属于什么体裁的史书-正史属于什么体裁

正史属于历史纪传文体。

中国古代的史书按照什么分

按性质分

正史:以纪传体、编年体的体例,记载帝王政绩、王朝历 史,人物传纪和经济、军事、文化、地理等诸方面情况的史书叫正史。如,通常所说的二十四史。除少数是个人著述(如司马迁的《史记》、范晔的《后汉书》、陈寿的《三国志》、欧阳修的《新五代史》)外,大部分正史是由官修的。

别史:主要指编年体、纪传体之外,杂记历代或一代史实的史书,如《东观汉纪》、《东都事略》、《大金国志》以及《通志》等史书都属于别史。由此可见,别史实际上是正史类史籍的重要补充部分,犹正史之别支,所以《四库全书总目·史部·别史类叙》中才有“犹 大宗之有别支”的说法。由著名学者创作的,有时与杂史难以区分。如《汉晋春秋》。

杂史:只记载一事之始末,一时之见闻或一家之私记,是带有掌故性的史书。它不同于纪、传、表、志等体例齐全的正史,也不同于关系一朝执 政的别史。它不受体例限 制,博录所闻,虽杂荒疏浅,却可弥补官修史书的疏漏与不足,包括家史,外史,小史,稗史,野史,逸史等类别。

野史:有别于官撰正史的民间编写的史书。

稗史:通常指记载闾巷风俗,民间琐事及旧闻之类的史籍,如清代人潘永因的《宋稗类钞》,近代人徐珂的《清稗类钞》。有时也泛指“野史”。

按体例分类

纪传体:纪传体史书创始于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它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用“本纪”叙述帝王;用“世家”记叙王侯封国和特殊人物;用“表”统系年代、世系及人物;用“书”或“志”记载典章制 度;用“列传”记人物、民 族及外国。历代修正史都以此为典范。又如《汉书》。有个别的正史没有书或者志,比如《三国志》

编年体:编年体史书按年、月、日顺序编写,以年月为经,以事实为纬,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 史事 件的联 系。以编年体记录历 史的方式最早起源于中 国。如《左传》、《资治通鉴》等都属于这一类。《春秋》是我 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纪事本末体:创始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这种体裁的特点是以历 史事 件为纲,重要史事分别列目,独 立成篇,各篇又按年、月、日顺序编写。现有九部纪事本末体的古籍。

国别体:国别体史书创始于《国语》。国别体史书是一部分国记事的历 史散文。分载多国历 史。如《战国策》都属于这一类。

按时空分类

通史: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的史书称为通史,如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因为他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代,历时三千多年的史实。

断代史:记载一朝一代历 史的史书称为断代史,创始于东汉班固的《汉书》。二十四史中除《史记》外,其余都属断代史。

按学科分类

记载各种专门学科历 史的史书称专史,如:经济史、思想史、文学史、史学史等。

对历史的记录这一方面,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匹敌中国!

中国古代的统治者甚至还专门设置了史官这个官职,专门负责历史的收集和历史的编撰。从殷商开始直至近现代,数千年间留下的史料浩如烟海!这浩如烟海的史书内容上至国家大政和帝王言行,下至民间百态和社会史实,内容丰富无比!

话说回来,咱们再说到这些史书的时候,总是会提到“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等词汇,大家知道是什么意思吗?接下来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

一、编年体

所谓编年体指的是以时间为线索编写的一种史书体裁。

编年体体裁的史书核心是时间,以年、月、日甚至时辰为单位来叙述历史事件。编年体的以时间为经、事件为纬,这样更容易反映出时间段相近的各个历史事件之间的关联。

编年体的优势在于易于展现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能够方便的理清不同历史事件之间的关联。其缺点也很明显,编年体史书难以记载那些时间不明的历史事件。故而编年体史书多用于记载那些时间点明确的历史政治事件,而诸如经济情况、风俗习惯等时间观念模糊的史料体裁编年体则是较少收录。

以编年体为体例的史书主要有:《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竹书纪年》《汉纪》《后汉纪》《国榷》

二、纪传(zhuàn)体

所谓纪传体指的是以人物为主体,通过叙述与人物相关的活动(立传记)来反应历史事件的史书体裁。

纪传体的优点在于可以记录更多的史料,而且方便记载那些不能按照时间轴编排的历史,此外纪传体由于是以人物为主体叙事,这使得纪传体体例的史书能够收录更多的历史人物。纪传体也存在着缺点,那就是很难表明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而且由于是以人为主体,非常容易夸大历史人物的作用。

纪传体以人为中心,却又对人的身份等级有着极为严格的规范!皇帝的传记被称作“纪”,皇帝之下的人的传记称作“传(zhuàn)”,非正统王朝的人物的传记称作“载记”,地方风俗、经济、人文等一系列非人物传记被称作“志”。

纪传体史书首创者便是汉朝的司马迁,他撰写的《史记》开创了先河。自那之后,各朝各代官方撰写的史书均采用纪传体体例编写!我们古代官修史书——二十四史,均是采用纪传体体例编写的!

三、国别体

国别体就看这个国字,我想各位可能就已经猜个大概了!

没错!国别体就是一种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的史书体裁。

国别体的史书多是记录在春秋战国时期以及再早的时期的事,因为在那一时期中原大地上国家诸多,这才能够分国记事。

最早的国别体著作是《国语》,是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史官左丘明撰写而成的,《国语》一共记载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等多个国家,一共跨越400多年的历史。

除了《国语》之外,还有著名的《战国策》也是采用国别体体例撰写而成的,战国策一共记录了东周、西周、秦、齐、楚、燕、赵、魏、韩、宋、卫、中山等一共12个国家的历史,时间跨度从前490年智伯灭范氏开始,到前221年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结束。

以上就是关于编年体、纪传体、国别体的一些介绍了,除此以外,还有纪事本末体、通史、断代史这些历史体例。其实,一部史书并非局限于一个体例,往往是多个体例兼具,比如说文中提到的《史记》就兼具纪传体、通史,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我们可以从史书中获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