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额事业指什么意思-全额事业指什么
全额事业是指由国家或地方财政全额承当,依照规定的业务范围和标准提供服务的事业单位。全额事业具有明显的公益性和非营利性,其主要功能是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全额事业包括学校、医院、文化馆、图书馆、运动场馆等各类公共服务机构。全额事业通过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满足人民大众的需求,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全额事业是什么意思
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也称为全供事业单位,也就是全额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是其所需的事业经费全部由国家预算拨款的一种管理形式。
全额事业即全额预算管理事业单位,是指工作人员的工资全部由国家财政拨款的单位。这种管理形式,一般适用于没有收入或收入不稳定的事业单位,如学校、科研单位、卫生防疫、工商管理等事业单位,即人员费用、公用费用都要由国家财政提供。采用这种管理形式,有利在事业单位分类当中,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也就是常说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
这类单位本身是没有任何收益的,其人员的工资福利都是政府按照年初的预算进行拨付的,而且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在职人员,在基层经常会出现混刚使用的情况,事实是,大部分事业编制考试招聘的都是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这类事业单位所从事的业务也和行政机关比较接近,因而,经常会有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领导被调任到公务员机关任职,这类情况在体制内经常发生。于国家对单位的收入进行全面的管理和监督,同时,也使单位的经费得到充分的保证。
法律分析:事业单位根据财政供给形式可以分为三类:全额拨款、差额补贴和经费自理。事业单位的经费是全部财政拨款,还是部分财政拨款,还是靠单位自己创收。
1、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也称为全供事业单位,也就是全额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是其所需的事业经费全部由国家预算拨款的一种管理形式。这种管理形式,一般适用于没有收入或收入不稳定的事业单位,如学校、科研单位、卫生防疫、工商管理等事业单位,即人员费用、公用费用都要由国家财政提供。采用这种管理形式,有利于国家对事业单位的收入进行全面的管理和监督,同时,也使事业单位的经费得到充分的保证。
2、差额拨款事业单位,按差额比例,财政承担部分,由财政列入预算;单位承担部分,由单位在税前列支,如医院等。
差额拨款单位的人员费用由国家财政拨款,其他费用自筹。这些单位的人员工资构成中固定部分为60%,非固定部分为40%。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差额拨款单位要根据经费自主程度,实行工资总额包干或其他符合自身特点的管理办法,促使其逐步减少国家财政拨款,向经费自收自支过渡。
3、自主事业单位又称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是国家不拨款的事业单位。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作为事业单位的一种主要形式,由于不需要地方财政直接拨款,因而一些地方往往放松对它的管理,造成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有不断膨胀的趋势。财政全额拨款是一种政府财政分配形式,中国主要拨款单位有图书馆、文化馆、各级公办学校、党校、档案局、文化中心、农业局下属的森防管理事业单位、动物疫病控制中心、城建局下城市维护管理的如园林处、公园、绿化站、城肥所、环卫处、疾控中心、防治站等。
事业单位是我国特有的,它的划分方式较多。有按经费来源划分,按编制管理划分,按组织机构划分等等。按照经费来源划分,如上面各位所述: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按照组织机构划分可分为: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他机构。其中,国家机关包括:国家权力机构、国家行政机构、国家司法机关、党派组织、人民政治机构;事业单位包括:农、林、水利、气象事业单位、文教卫生事业单位、科学研究事业单位、勘察设计事业单位、社会福利事业单位、城市公用事业单位鼎交通事业单位等。
法律依据:《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
第八条 登记管理机关应当自收到登记申请书之日起30日内依照本条例的规定进行审查,作出准予登记或者不予登记的决定。准予登记的,发给《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不予登记的,应当说明理由。
事业单位法人登记事项包括:名称、住所、宗旨和业务范围、法定代表人、经费来源(开办资金)等情况。
第九条 经登记的事业单位,凭《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刻制印章,申请开立银行账户。事业单位应当将印章式样报登记管理机关备案。
第十条 事业单位的登记事项需要变更的,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办理变更登记。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大数据处理内容。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原文链接:https://edu.h3e.cn/edu/105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