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相对功利行为-什么叫相对功利
"甚么是相对功利"是一个哲学上的问题,它触及到对道德价值和幸福的主观性评估。相对功利主义是一种观点,认为道德行动的价值取决于它们对不同的人或社会的利益的影响。
在相对功利主义中,我们不能仅仅斟酌单个行动或选择是不是道德或正当,而应当斟酌这些行动或选择对整体利益的影响。例如,如果我们有一个选择可以减少全球贫困,但需要牺牲一些人的权利,那末这类选择多是公道的,由于它是有益于大多数人的。
因此,相对功利主义的核心理念是,道德行动的价值应当根据其对他人和社会的整体利益产生的影响来判断,而不是根据单一的标准或规则来衡量。这类方法强调了集体福利和个人自由之间的平衡,并试图寻觅一种公正和有效的道德评价体系。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有哪些水平和阶段,具体是什么?
科尔伯格将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每一水平包括两个阶段,六个阶段依照由低到高的层次发展,具体如下:
(1)前习俗水平(0~9岁):处在这一水平的儿童,其道德观念的特点是纯外在的。他们为了免受惩罚或获得奖励而顺从权威人物规定的行为准则。根据行为的直接后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判断好坏是非。这一水平包括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在这一阶段儿童根据行为的后果来判断行为是好是坏及严重程度,他们服从权威或规则只是为了避免惩罚,认为受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他们还没有真正的道德概念。
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道德价值来自对自己需要的满足,他们不再把规则看成是绝对的、固定不变的,评定行为的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
(2)习俗水平(9~15岁):处在这一水平的儿童,能够着眼于社会的希望与要求,并以社会成员的角度思考道德问题,已经开始意识到个体的行为必须符合社会的准则,能够了解社会规范,并遵守和执行社会规范。规则已被内化,按规则行动被认为是正确的。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
第三阶段: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处在该阶段的儿童,个体的道德价值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顺从传统的要求,符合大家的意见,谋求大家的赞赏和认可。总是考虑到他人和社会对好孩子的要求,并总是尽量按这种要求去思考。他们认为好的行为是使人喜欢或被人赞赏的行为。
第四阶段: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处于该阶段的儿童其道德价值以服从权威为导向,他们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权威,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知法懂法。认为准则和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
(3)后习俗水平(15岁以后):达到这一道德水平的人,其道德判断已超出世俗的法律与权威的标准,而是有了更普遍的认识,想到的是人类的正义和个人的尊严,并已将此内化为自己内部的道德命令。后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
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处于这一水平阶段的人认为法律和规范是大家商定的,是一种社会契约。他们看重法律的效力,认为法律可以帮助人维持公正。但同时认为契约和法律的规定并不是绝对的,可以应大多数人的要求而改变。
第六阶段: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这是进行道德判断的最高阶段,表现为能以公正、平等、尊严这些最一般的原则为标准进行思考。在根据自己选择的原则进行某些活动时,认为只要动机是好的,行为就是正确的。
科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的发展顺序是由低级阶段依次向高级阶段发展,这种顺序既不会超越,更不会逆转
功利与势利有什么区别
科尔伯格的三个水平六个阶段是指:
三水平是“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六阶段是“惩罚与服从的道德定向阶段、朴素的利己主义定向阶段”,“好孩子定向阶段、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社会契约的定向阶段、普遍的伦理原则的定向阶段”。
科尔伯格的研究方法叫做“道德两难故事法”,其中最经典的一个故事是“汉斯偷药”。故事的主要情节为:汉斯的妻子得了重病,医生认为只有一种药能够救她,而这种药只有一个药剂师能够配置出来,药价十分昂贵。
汉斯想了很多办法都得不到这种药,他到处借钱也没有借到,他哀求药剂师,药剂师也无动于衷。如果再得不到这种药,他的妻子便熬不过当天晚上了,于是汉斯想到了晚上去偷药。故事讲完以后,研究者会向被研究的儿童提出问题:汉斯该不该去偷药?
处在不同的道德发展阶段的儿童会给出不同的答案,他们的理由便是研究者做出判断的依据。
1、第一个阶段是前习俗水平里的惩罚与服从道德定向阶段。
这个时候儿童还没有形成道德观念,还没有道德意识,他们判断的依据就是为了避免惩罚,认为受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所以这个阶段的儿童会回答不该去偷药,因为偷药会受到惩罚,是不好的。
2、第二个阶段是相对功利道德定向阶段。
这个阶段的儿童判断行为的好坏主要是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所以这时候儿童会在回答之前提出自己的问题:汉斯的妻子对他好不好?如果好,他们就觉得汉斯应该偷药,因为把妻子救活符合他自己的利益;如果不好,他们就觉得汉斯不应该偷药,因为不符合他的利益。
3、第三个阶段是习俗水平里的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可以叫做“好孩子”定向阶段。
此时儿童的判断标准变成了符合大家的意见,求表扬。所以他们的提问变成了:其他人是怎么看的?如果大多数人都支持汉斯偷药,那么他们就觉得应该偷药,因为偷药符合大家的意见;如果大部分人都反对汉斯偷药,那么他们也会觉得不应该偷药,因为偷药不符合大家的意见。
4、第四个阶段是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此时儿童有了法制观念,知法守法,并且认为法律是不可改变的。所以处在这个阶段的儿童会回答不该偷药,因为偷药触犯了法律,是不好的。
5、第五个阶段是后习俗水平里的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儿童认为法律是一种社会契约,是大家共同商量讨论出来的,法律也可以重新修订的。所以这时儿童会觉得既然汉斯偷药救人会触犯法律,那么说明现在的法律考虑的还不够多,应该进一步修改。
6、最后第六个阶段是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也叫良心道德阶段。
在这个阶段的儿童会认为人类普遍的道义高于一切,所以没有什么是比人的生命更加重要的,汉斯无论如何也该去偷药。
功利是指公效和利义 只是单方面的指这方面的代词 并没有实际定义的好坏。
势利是完全指对一些权益的贪婪与欲望,通常是小人的表现,绝对定义的坏蛋,望了解。
功利,一指功名利禄;二指功业所带来的利益。
三指眼前物质上的功效和利益,中性。功利与道义相对,人生在世,每个人都会有进取心,期望体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可一定以道义制约自己不要产生功利心,以一颗平常心对待万事万物。
唯有如此才能自发产生动力去不断努力,激发个人潜能,注重于过程的学习积累而不过分执着于结果,切记,一定要淡泊名利,决不可使自己违背道义,一旦取得成功定要多为社会造福。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大数据处理内容。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原文链接:https://edu.h3e.cn/edu/105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