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贱伤农均衡价格-谷贱伤农属于什么均衡

"谷贱伤农"指的是农业生产和市场供求之间的一种失衡,即在农产品价格太低的情况下,农民的收入遭到影响,从而对农业生产造成伤害。这类情况通常出现在农产品多余或需求不足的时候,而这类情况可以通过调剂市场价格、提高农产品质量、发展农业生产等方式来解决。因此,"谷贱伤农"属于供给与需求之间的不平衡。

运用均衡价格理论及弹性理论说明:“谷贱伤农”的道理何在?

均衡价格是供给和需求相等时价格,均衡价格变动方向和需求变动成正比,和供给的变化成正方向变化。随需求的增加而增加,随供给的增加而减少。

据价格和销售总收入之间的关系,对需求富于弹性的商品来说,其销售总收入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即它随价格的降低而增加;而对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来说,其销售收入与价格成正方向变化,即它的随价格的提高而增加,随价格的降低而减少。当农产品获得丰收,供给增加,均衡价格会降低,由于农产品是缺乏弹性的商品,农产品的销售收入与价格成正向变化,所以,均衡价格降低,农产品的销售收入降低,农民的收入降低,这就谷贱伤农的道理

为什么说“谷贱伤农”?

这是微观经济学讲“均衡”时的著名案例。如果丰收,那么粮食的供给大幅增加.但是,粮食的需求弹性很小(这是经济学术语,即不管粮食价格变化多大,粮食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化不大.仔细想想也明白,大米再贵,我们还不是要吃.大米再便宜,我们还不是只能吃那么多) 于是,供给增加而需求不变的情况下,粮食的价格必然下跌. 所谓“谷贱”.而 收益=价格*销售量 价格下跌而需求量不变, 农民得到的收益就减少了. 这就是 “伤农”.以上,就是谷贱伤农的经济学解释。

一种意见认为,由于粮食是最基本的生活资料、且粮食关系到国际政治斗争权力,绝大多数国家重视本国粮食生产,尤其是具有一定人口规模的国家,采取了各种为保证粮食安全、保护农民利益的干预粮食市场的支农政策。美国就是这样,但总的说来,效果并不理想。

一是费用很高,要维持粮价,政府就要按保护价收购在市场上卖不掉的粮食,为此纳税人要支付相当大的粮食库存费用。

二是由于对农民的补贴是按产量来进行的,结果大农场主得到的补贴最多,但他们并不是农村中的穷人,而真正需要补贴的小农场主因产量低反而得到的补贴少。最严重的是,减缓了农业生产的调整,使得投入到农业的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没有及时按价格信号转移到其他部门。

谷贱伤农是经济学的一个经典问题。传统观点认为,农民从出售粮食中获取之利润取决于两个因素:产量(Q)和粮价(P),利润是二者的乘积;但这两个变量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其关联性由一条向下倾斜的对粮食的需求线来决定,二者成负相关关系_。

另外,粮食需求线缺少弹性,也就是说,需求量对价格的变化不是很敏感。当粮价下跌时,对粮食的需求量会增加,但增加得不是很多。其基本的道理在于,粮食是一种必需品,对粮食的需求最主要的是由对粮食的生理需求所决定的。然而,在经济学界也存在不同的观点

“谷贱伤农”,也称“丰收悖论”,意即当粮食丰收的时候,会使农民的收入减少。该现象发生的前提是:粮食作为生活必需品,缺乏价格弹性,意思是现实中无论粮食的价格上升或是下降,人们都需要定量的粮食,人们对粮食价格的变动不敏感,哪怕粮食价格很低,人们也不会消费更多的粮食,再通俗点说,食物的价格下降了,你不会突然间吃更多,因而不会买更多。

理清楚这个前提,我们来分析一下“谷贱伤农”的逻辑线。

粮食丰收,即市场上粮食的供给量增加,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正常情况下当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后,人们的需求量会增加,但是粮食作为生活必需品,缺乏价格弹性,所以当粮食价格下降后,人们对粮食的需求量变化不大,造成的结果便是粮食价格下降了,粮食的需求量却变化不大,造成农民卖粮的收入减少,甚至卖不出粮。所以农民发现今年粮食丰收了,收入甚至减少,会极大地损害农民利益,挫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由此,我们怎么解决该问题呢

合适的办法是,当出现丰收年的时候,国家出面控制粮食价格,国家可以通过收购粮食,来保障市场上粮食的供求,当国家把多余的粮食收走后,稳定市场上粮食价格,可以确保农民收入不减少;当然国家也可以以各种补贴的形式给农民以补贴,来弥补其遭受的损失。如此,才可保障农民的种粮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