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数比重是什么意思-单位数比重是什么

单位数比重是指某一指标占整体的百分比,即该指标的数量与整体数量之比。例如,如果某个城市的总人口是100万,而其中年轻人的人口是20万,则年轻人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为20%。这个比例可以用百分号表示,即20%。
比重与密度的差别
物体的重量和它的体积的比值叫物体的比重。用γ表示比重,G表示重量,V表示物体的体积,则比重的数学表达式为:
γ=G/V
常用的单位有克/厘米3、千克/分米3、吨/米3,国际单位制的单位是牛顿/米3。比重最大的是水银(13.6克/厘米3)。
必须指出,以上比重的定义,现在已只有历史意义了。虽然我国中学物理课本中过去常采用上述比重定义,即把单位体积内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比重,但是,早在1979年我国出版的国家标准《物理量符号》中已把它叫做重度。
1984年4月27日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使用方法》已接受国际计量大会通过的规定,在科学术语中取消重量一词,上述比重的历史定义就更无现实意义了。为了贯彻国际计量大会精神,执行国务院命令,我国近几年出版的物理教科书中大都已不再讲比重,普遍讲密度(密度概念将在后面讨论)。事实上,原先国内外出版的各种书籍、辞典中对比重的定义也不一致,有的把一种物质的质量与同体积标准物质的质量(常用4℃的纯水作标准质量)之比叫做比重,这时比重没有单位,是个纯数。所以,比重的定义不统一,常使读者造成混乱。鉴于上述情况,我国初中物理新课本中已删去了比重这个概念,改为密度,因为密度是一重要的广泛应用的物理量。
密度一般是表示某量在空间、面上或线上分布的密集程度的物理量,常用ρ表示。任何一种量在空间、表面上或线上分布时,其微小部分的含量和其相应的体积、面积和长度之比值,分别称作为该量的体密度、面密度和线密度。例如,电子数密度表示单位体积中的电子数;体电荷密度表示单位体积中的电量等等。通常密度一词指物体的质量密度,即物体的单位体积的质量、其数学表达式为ρ=m/V ,常用单位为克/厘米3、千克/分米3、吨/米3,同种物质用以上三种单位时,密度的数值不变。例如水的密度在4℃、101.325kPa时为1克/厘米3,或1千克/分米3,1吨/米3。对非均匀物体,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比值称为该物质的平均密度。例如地球的平均密度为5.5克/厘米3,标准状况下干燥空气的平均密度为0.001293克/厘米3。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大数据处理内容。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原文链接:https://edu.h3e.cn/edu/110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