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信息违法有哪些行为-招聘信息违法有哪些

以下是一些可能被视为违法的招聘信息:

1、 招聘过程当中存在轻视行动,如性别、年龄、种族等。

2、 招聘广告中夸大或虚假宣扬工作内容和福利待遇。

3、 要求求职者提供个人信息或费用,如押金、中介费等。

4、 侵犯求职者的隐私权,如强迫求职者进行体检、调查家庭背景等。

5. 不遵照劳动法规定,如要求员工超时加班、无故拖欠工资等。

这些都多是违法的招聘信息。如果您遇到这样的问题,可以向当地的劳动监察部门或相干机构举报。同时,求职者在找工作时也需要注意保护自己的权益,避免堕入圈套。

发布虚假招聘信息是什么违法行为

发布虚假招聘信息属于诈骗违法行为。情节较轻不构成犯罪的处以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承担刑事责任。

用人单位、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广告发布者发布虚假人才招聘广告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处罚。

用人单位发布或者向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提供的单位基本情况、招聘人数、招聘条件、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基本劳动报酬等招聘信息,应当真实、合法。如果发布的招聘信息不真实、不合法,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给个人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违反其他法律、行政法规的,由有关主管部门依法给予处罚。

法律依据

《劳动力市场管理规定》

第十条

禁止用人单位招用人员时有下列行为:

(一)提供虚假招聘信息;

(二)招用无合法证件的人员;

(三)向求职者收取招聘费用;

(四)向被录用人员收取保证金或抵押金;

(五)扣押被录用人员的身份证等证件;

(六)以招用人员为名牟取不正当利益或进行其他违法活动。

第三十四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规定第十条规定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对当事人造成损害的,应承担赔偿责任。

虚假招聘怎么处罚

虚假招聘的认定及处罚如下:

1、认定。虚假招聘通常指用人单位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发布不真实、不合法的招聘信息,这可能包括提供虚假职位信息、伪造工作经历、夸大薪酬待遇等。

2、处罚。根据《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等相关法规,对于虚假招聘的处罚包括但不限于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罚款,以及吊销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对于情节严重的虚假招聘行为,还可能面临民事赔偿责任。此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也会根据《广告法》对发布虚假招聘广告的行为进行处罚。

虚假招聘信息的特征有:

1、收取押金、培训费、报名费等各种费用;

2、岗位无需任何要求直接面试、上岗,不写明具体工作职责;

3、面试岗位工作与实际工作岗位明显不相同;

4、承诺薪资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5、公司地址不明确,面试场所不正规,没有任何执照等,类似临时租赁的场地;

6、非正常、常规工作时间邀约面试,或面试地点很偏远。

综上所述,虚假招聘的认定涉及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的不实陈述和误导行为,一旦被认定,将受到行政处罚和可能的民事赔偿责任。

法律依据:

《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

第十四条

用人单位招用人员不得有提供虚假招聘信息,发布虚假招聘广告等行为。违反规定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以一千元以下的罚款;对当事人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用人单位招用人员提供虚假招聘信息,发布虚假招聘广告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以一千元以下的罚款;对当事人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招聘是指招收和聘请工人、职员参加工作。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招聘职工采取自由竞争的原则。

公司虚假招聘是违法行为,具体内容如下:

1、用人单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发布的招聘信息不真实、不合法,或者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未依法开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务的,由县或者设区的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2、拒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给他人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违反其他法律、法规的,由有关主管部门依法予以处罚。对当事人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十八条下列劳动合同无效:

(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

(二)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

无效的劳动合同,从订立的时候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确认劳动合同部分无效的,如果不影响其余部分的效力,其余部分仍然有效。

劳动合同的无效,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第十九条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并具备以下条款:

(一)劳动合同期限;

(二)工作内容;

(三)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

(四)劳动报酬;

(五)劳动纪律;

(六)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

(七)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

劳动合同除前款规定的必备条款外,当事人可以协商约定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