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额征税是什么税种类型-差额征税是什么税

差额征税是指企业(或个人)依照会计准则计算的收入与税务机关要求计算的收入之间存在差异,而依照税务局的要求进行的一种征税方式。在实践中,差额征税主要适用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税费的征收。例如,在企业所得税中,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是根据会计准则计算出来的,但是税务机关可能需要依照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此时就会出现差额。企业在申报企业所得税时,就需要将这个差额部份进行调剂,以便满足税务机关的要求。

差额征税什么意思

差额纳税即差额征税,差额征税是原营业税的政策规定,是指以纳税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时,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减去规定可扣除的支付款项后的余额作为企业计税的销售额来计算税款的计税方法。由于原来营业税未取消前,差额征税扣除项目范围较广,且部分行业的部分支出无法取得符合增值税规定的进项凭证,营改增后,差额征税在多个行业中依然有所保留。

增值税差额征税指纳税人采用购进扣税法计算应纳增值税。其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其中,应纳税额为正数,则表示需交税;为零或负数则表示不交税。

差额纳税主要是在营业税内的一种方法。

1、从事建筑劳务的分包业务:总承包额扣除分包额的差额(余额)。不包括分包额

2、外汇、证券、期货等金融商品转让:按卖出价减去买入价后的差额确认为营业额。

3、旅游业:纳税人从事旅游业务的,以其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替旅游者支付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人的住宿费、餐费、交通费、旅游景点门票和支付给其他接团旅游企业的旅游费后的余额为营业额。

差额征税:“按差额方式确定计税营业额”是指以纳税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营业税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时,以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减去规定可扣除的支付款项后的余额为计税营业额。

差额=总营业额-支付给另外的营业额(成本)

举例:如本月销售取得销售收入10000元(不含增值税);购进材料一批,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金额6000元,税额1020元。假定购进发票已认证通过。

应纳增值税额=10000*17%-1020=680(元)

1.企业按规定相关成本费用允许扣减销售额的账务处理:

按现行增值税制度规定,企业发生相关成本费用允许扣减销售额的,发生成本费用时,按应付或实际支付的金额,借记“主营业务成本”、“工程施工”等科目,贷记“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银行存款”等科目。待取得合规增值税扣税凭证且纳税义务发生时,按照允许抵扣的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抵减)”或“应交税费——简易计税”科目(小规模纳税人应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成本”、“工程施工”等科目。

2.减按征税是什么意思:

纳税人在特殊的纳税事项中,经常遇到这样一个概念:某某行为,可采用简易计税方式,适用3%(或者5%)的征收率,减按2%(或者1.5%)缴纳增值税。减按征收,不是征收率,而是一种税收优惠。有两种情况:

1. 纳税人销售使用过的不得抵扣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不含不动产),按3%的征收率,减按2%征收增值税。

2.自然人出租住房,适用5%的征收率,减按1.5%征收增值税。这两种情况,适用的征收率和减按征收的比率之间的差额,就是国家给与的优惠。

3.综合征税是什么意思:

综合征税制,是指对纳税人全年的各项所得加以汇总,就其总额进行征税。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是在中国境内居住有所得的人,以及不在中国境内居住而从中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包括中国国内公民,在华取得所得的外籍人员和港、澳、台同胞。 综合制的应税范围广泛,被认为是最有利于保证财政收入的“对人税”,能体现纳税人的实际纳税能力,符合量能课税原则或支付能力原则,可以充分发挥所得税公平收入分配的职能。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第九条 个人所得税以所得人为纳税人,以支付所得的单位或者个人为扣缴义务人。纳税人有中国公民身份号码的,以中国公民身份号码为纳税人识别号;纳税人没有中国公民身份号码的,由税务机关赋予其纳税人识别号。扣缴义务人扣缴税款时,纳税人应当向扣缴义务人提供纳税人识别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