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单位都有哪些编制-政府单位分什么编制

在中国,政府单位的编制分为两种: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行政编制是指由公务员担负的职务,包括部长、处长等;而事业编制则是指由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担负的职务,包括教师、医生等。

1、 行政编制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规定进行管理的,其特点是人员工资由国家财政支付,福利待遇也由国家规定,而且必须遵照各项法律法规。

2、 事业编制则是依照事业单位的相干规定进行管理的,其特点是人员工资和福利待遇主要由单位自行承当,但也有一些部份是由国家或地方财政补助的。

3、 不同类型的政府单位对编制的需求也会有所不同,比如教育系统需要大量事业编制的人材,而文化体育系统则可能更多地依赖行政编制的人材。

4、 整体上来讲,中国政府对编制的管理是非常严格的,只有符合相干条件的人员才能取得编制,并且在工作中需要严格遵照相干的规定和要求。

乡镇政府事业编属于哪一类

目前事业单位划分为三类。公益一类是无收入纯公益全额财政拨款单位,公益二类是有部分收入差额财政拨款单位,公益三类是经营性自收自支事业单位。

乡镇人社中心是纯公益事业单位,由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属于公益一类事业单位。

乡镇政府是我国最底层的行政机关,里面的工作人员有非常多不同的身份,我所知道的,就有15种不同身份!

一,普通公务员,具有行政编制,我们常说的国考和省考,常说的考公务员,基本都是这一类人。公务员站在了乡镇政府鄙视链的顶端,具有最广大的前途,当然也为了前途承担着最核心最繁重的工作。

二,专项编制公务员,这个说法很多人不理解,但其实这一次机构改革之后,乡镇设立了综合执法队,有些地方的综合执法队是专项行政编制,里面的人员就是行政执法类公务员,晋升职级的时候,不是执行二级科员、一级科员、四级主任科员、三级主任科员这样一个路线,而是从低到高是七级到一级执法员。总体来说,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和普通公务员基本可以互通,也是镇领导班子成员的后备摇篮。

三,参公人员,全称是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编制人员,在乡镇一级,最常见的就是财管所,里面的人员就是参公人员。参公人员本质上是事业编制人员,但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也是可以直接提拔为乡镇领导班子,进而转为公务员编制的。

四,行政编制工勤编。这是一个历史产物,就是以前单位里面的司机之类人员,是有行政编制的,严格上说,也属于公务员,但属于工勤编,不是干部身份,职位上基本无法获得提拔。但工勤编的工资待遇跟普通公务员没有区别的,与公务员一起站在乡镇政府工资鄙视链的顶端。现在已经取消工勤编的招聘了,等现在这一批工勤编人员退休了,就彻底消失了。

五,公益一类事业编制人员。乡镇政府是行政机关,下设了一些事业单位,常说的七所八站就是乡镇政府下设的事业单位,为正股级事业单位,里面的工作人员就是事业编制。但是,事业编制还是有很多种类,其中公益一类就是站在事业编制最顶端的。在我们这里,公益一类事业编制人员全部纳入了财政工资,不存在半财供和自筹的情况了。

六,公益二类、公益三类事业编制人员。都是事业编制人员,与公益一类事业编制人员相比,最主要还是工资构成这一块,目前还有很多公益二类、公益三类事业编制人员未纳入财政工资。同时,公益二类、公益三类事业编制人员在改革中也倾向于取消编制,改制为企业。

七,事业编制普工。这又是一个不常见的历史产物,区别于普通的事业编制人员。事业编制人员大部分是10级职员、9级职员之类,但事业编制普工则是XX级普工,不能称为职员的,也是工人身份,不是干部身份,无法提拔为镇领导的。事业编制普工的工资待遇与普通事业编制人员相当。

八,军转干部。军转干部的身份很复杂,有些是公务员,有些是事业编制人员,还有一些没有编制的人员,但又与政府普通职工有区别的。

九,政府职工,或者可以说是政府长期合同工。这一类人员数量最多,承担着各种协助工作,比如紧急大行动的时候,负责维持秩序的就是政府职工居多。政府职工的工资与当地不加班普工的工资相当,但多了五险一金,且一般没有失业问题,也算是一种变相的有保障工作了,但没有政治前途,不可能被提拔为镇政府领导的。在我们这里(广东省珠三角边沿乡镇,非广深佛莞),以前是政府临工转正才能成为职工的,现在改革了,不允许临工转正为职工了,也终将变成历史产物了。

十,政府临工,就是常说的合同工,有合同年限,合同到期了可以不续签,不续签就不再是政府的工作人员了。临工与职工相比,工资少500元左右,有五险没一金。工资待遇差,没有前途,如果是年轻人过来边工作边考公,通过工作熟悉体制内的情况,增加考公的成功率,还是值得的,否则就完全没必要了。

十一,专项招聘人员。这一类人员是在乡镇政府工作,但严格意义来说,要看是哪个单位的专项招聘,不一定属于乡镇政府的人。比如乡镇安监所的安全员,是县安监局(现已经改为应急管理局)招聘的专项人员;比如民政办,有县民政局招聘的专门负责救济工作的专项人员。专项招聘人员工资由招聘单位直接发放,一般会比政府职工稍高一些,同样有五险一金,但合同不是长期的,存在合同到期不续约的可能性。

十二,三支一扶人员。这个也很常见了,支农、支医、支教和扶贫,一般从应届毕业生里面招聘,然后安排在乡镇政府工作。以前的三支一扶人员想要获得编制,也必须参加考试,但现在有了新的政策,优秀的三支一扶人员,期满后可以直接聘用为事业编制人员,我们镇政府已经有两人直接获得了事业编制。

十三,购买服务人员。购买服务人员跟专项招聘人员有区别,专项招聘人员一般是以单位为主体,直接招聘,只不过是合同制的形式;而购买服务人员则是单位向其他组织购买服务,支付酬劳给其他组织,用于完成某一项工作,至于派谁过来工作,都由其他组织决定,工资也是由其他组织发放。

十四,大学生村官。这个很好理解,就是把大学生村官从村里抽调上来,到镇政府协助工作,毕竟大学生村官都是实打实的全日制本科毕业生,是一个综合素质较高的群体,尤其是文字工作方面,可以承担很多重要工作的。大学生村官的工资很低,跟临工差不多,而且是有合同期限的,到期了就不再是大学生村官了。好处是,有专门为大学生村官设置的公务员招考岗位,只招大学生村官,竞争相对没那么激烈。

十五,实习生。这个也很好理解,一些大学生毕业前都要找单位实习的,尤其是一些法律、行政管理等专业的大学生,喜欢到机关单位实习,可以边协助工作,边完成自己的学业论文。

法律依据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审批办法》

第四条·作为授权依据的法律、法规包括: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

(二)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监察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并报省、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批准的地方性法规,经济特区所在地的省、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经济特区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其他与行政法规有同等效力的政策性法规文件。

第五条·确定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依据包括:法律、法规的授权,党委、政府以及机构编制部门规定的主要职责。

政府单位有几种编制考编是中国人都很关注的话题,因为大家普遍认为,只要入了编制就是铁饭碗,是最稳定长久的工作,不像是私企,要担心倒闭辞退等问题,那么政府单位有几种编制呢

政府单位有几种编制1

第六名:临时工

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讲,临时工算不上“编制人员”,他们大多都是临时在政府或行政部门工作的相关人员,是没有编制的,更多的是与用人单位或者第三方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劳务合同。而这部分人的工资待遇在同一个地区或者同一个“体制内”单位之中,应该就是最低的,甚至部分地区或单位都很难给临时工群体买齐“五险一金”。

第五名:工勤编

工勤编主要是指“体制内”单位中的技术工人,比如我们常见的拥有编制的保安人员,拥有编制的司机等等,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有手艺但没学历,工资待遇相对于同地区或者同“体制内”单位的事业编制工作人员要低,但各种补贴和“五险一金”一般都是能够足额发放和交齐。

第四名:差额拨款事业编

所谓的差额拨款事业编制,就是部分工资待遇纳入到财政预算之中,部分工资待遇需要“体制内”单位通过相关经营来创收发放。所以涉及到工资待遇方面,差额拨款事业编制只能说有部分保障,其他的就要看单位的实际效益。

第三名:全额拨款事业编制

全额拨款事业编制顾名思义,就是整个工资收入待遇都是纳入财政预算之中,具体在现实生活之中我们看到的所有中小学公办教师都是属于全额拨款事业编制,但是由于人员数量庞大,很多地区的全额拨款事业编制虽然工资收入都有保障,但是相对于公务员群体而言,在工资待遇方面还是有所差距。

第二名:参公编制

参公编全称为参照公务员管理人员,而参公编制的人员除了在编制上稍有不同之外,在其他待遇方面,只要是在同地区或者同“体制内”单位之中,几乎没有任何差别。而笔者之所以把参公编制放在第二位,则是因为在晋升方面,参公编制相对于公务员而言,还是有一定的劣势。

第一名:公务员

俗话说得好:宇宙的尽头就是编制,编制的尽头就是公务员!为什么这么多人考公务员为什么这么多事业编制人员有了编制,还要考公务员这其中除了晋升待遇之外,最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工资待遇。几乎在所有地方,也几乎在所有“体制内”单位之中,公务员的工资待遇相较于其他编制人员而言,就是最高的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