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盖是什么意思-章盖是什么官职

章盖,是秦代至汉初的一种印信,是皇帝的意味。据《史记·封禅书》记载,封禅大典时,皇帝将章盖赏给随行的大臣。秦始皇曾令丞相李斯等五人分别用金、玉、龟、蛇、马五种动物形状作为章盖,并且规定“得天下者,可以受天子之玺”。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官职印章。汉朝以后,章盖逐步演化为官员的职务印。

古代人如何知道信封是否被打开过

古人都有自己的印章,朝廷不同部门之间也有不同章(表示部门、官职等等),如果被人偷偷打开,那么封蜡上面的印章(热蜡,用印章盖上自己的名字或者所属部门、官职,蜡冷却很快,基本上盖上之后就可以直接让下人去发送了)就会被损坏,那么就可以知道是否有人偷开私信了。

书法印章有什么讲究

印章在先秦时就已出现,一般只有几个字,表示姓名、官职或机构。印文均刻成反体,有阴文、阳文之别。在纸没有出现之前,公文或书信都写在简牍上,写好之后,用绳扎好,在结扎处放黏性黄泥封结,将印章盖在泥上,传递到目的地,封泥印没有损坏,表示信件没有被打开过,这被称为泥封。这是当时保密的一种手段。纸张出现之后,泥封演变为纸封,在几张公文纸的接缝处或公文纸袋的封口处盖印。据记载,在北齐时有人把用于公文纸盖印的印章作得很大,很像一块小小的雕刻版。

1、通常一副作品必不可少的是姓名章。也就是有作者的姓氏、名字、或号、雅号之类的章,这种章都是落款的最尾处盖,表示这幅作品的出处。通常只盖一个,“某某之印”“某某”,或只是名,没有姓,或笔名,总之往往只盖一个。也有姓是一个章,名字是一个章的,不过很少。

2、有些水准的作品就要用到闲章,也就是不是为了标识作者身份,而以布局装饰为作用的章。比如起首章,通常盖在作品左上角,作为整体布局装饰,破除太严肃作品的死板格局等。刚开始学,只要姓名章就够了,等学到一定程度再学习怎么盖闲章即可。

3、书法作品上的印章,是书法作品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缺了印章就不成为完整的书法作品。印章最初是信物,起印证作用。宋、元以后,因注重了书画题跋和署款,书家们逐渐认识到印章的艺术作用并注意在书法作品中发挥这一作用,使书、印合璧的艺术得以形成。

扩展资料

含义

(1)图章;(2) 图章印出的的痕迹

出处

(1)图章。用作取信之物。《史记·孝武本纪》:“官名更印章以五字。”《后汉书·公孙述传》:“多刻天下牧守印章,备置公卿百官。”《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他﹞又惭次学到作画游戏,勾股占验,甚至镌印章。”鲁迅《书信集·致王冶秋》:“因为寄书要挂号,收信人须用印章的。”

(2)图章印出的痕迹。 明陶宗仪《辍耕录·印章制度》:“古无押字,以印章为官职信令。”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中悬画佛一轴……不署姓名,印章亦模糊不辨。”

参考资料印章(用作印于文件上表示鉴定或签署的文具)_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