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乡有什么招工的厂-内乡有什么招工的

很高兴为您提供帮助。内乡有甚么招工的信息,您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1、 咨询当地的政府部门或人力资源部门,他们通常会发布最新的招工信息。

2、 利用网络资源搜索,比如在搜索引擎中输入“内乡招工”,可以找到一些相干的招聘信息。

3、 可以通过加入当地的就业服务中心,他们会定期发布最新的招工信息,并提供职业计划和培训服务。

4、 也能够关注当地的招聘网站或社交媒体平台,这些平台上常常会发布最新的招工信息。

希望以上内容信息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告知我。

窦义:给你一双鞋,又不能穿,你能否走出精彩的人生?

唐朝时,扶风有个叫窦义的人,出身官宦世家,家里都是当大官的。十五岁时,有个亲戚带回来一些特产鞋,不料被众多表兄弟哄抢只剩下一双,还不适合窦义的脚。岂料,窦义仅凭一双鞋,走上逆袭之路。

一、财商天赋,目光放长远

窦义一再拜谢,十分恭敬地收下这双鞋,接着直接拿到集市上卖掉,卖得半斤钱币,偷偷把钱收藏好。

在窦义的众多兄弟看来,鞋只是日常生活用品,是用来穿的,根本想不到还能卖出去。

而窦义却从中看出了鞋的商品价值,看到了商机,从这一点来说,财商也是一个人能不能赚钱的标志。

窦义把鞋卖掉,又把钱收藏好。说明他不但知道商品的价值,而且知道原始积累的重要性。

窦义又悄悄地找铁匠做了两把铁锹,把刃磨得锋利无比。

知道自己准备干什么,磨刀不误砍柴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窦义把这句话诠释得淋漓尽致。

五月初,长安飞满了榆荚,地上随处可见,窦义把它们扫到一起,得到一斛多榆荚。

在人们眼中的寻常之物,到窦义眼里却成了宝贝。果然是目光不一样,人生大不同。这也是他与众多兄弟一生的分界线。

之后,窦义拜访他的伯父,向他借家族的宗祠温习功课,伯父答应了他。

窦义在大家共有共知的关系上,他却利用这种关系达到了一个小目标——借鸡生蛋。

什么叫财富?就是善于利用现有日常生活的资源加以提炼,最后成为商品价值售出,这才叫财富。

从卖鞋、藏钱、打造工具、收集榆荚到借家族宗祠,这一系列操作中,没有人能看出来窦义能做出大事来,认为这只不过是一个孩子追求的乐趣。

然而,细思一下,从看出鞋的商品价值再卖出,藏钱知道原始积累的重要性,为以后发展打造工具,最后利用大家都知道的关系借鸡生蛋,我们还能小看这个孩子吗?他只有十五岁,却做出了许多人想不到的事。

二、自力更生,赚第一桶金

窦义每天晚上寄宿在褒义寺安上人的院落中,白天就到宗祠里,利用铁锹开垦宗祠院里的空地。他挖了四十五条小田沟,然后把榆荚种在地面。

他的创业没花一分钱,完全是在生活中得到的寻常之物起家的。

而现在创业必要资金,而且少了不行。只能说今人把钱看得太重了,却看不到目之所及之物的价值,也就不难看出现在创业为什么难了。

春种秋收。不久,榆荚受雨水滋润长了起来,等到秋天时,榆树已经长到一尺高了,总共有一万多株。

第二年,榆树长到了三尺多高。窦义修剪枝叶,并排一起的榆树砍掉,使之榆树之间有三寸的空隙。然后,留下枝条茂密的榆树。窦义又把砍下的榆枝捆成捆,得到一百多束。

这年秋天,天气阴冷,又有大雨。窦义把砍下的榆树全部卖掉,每捆卖了十多文钱。

窦义利用自己的劳动,赚得第一桶金,这个过程十分简单,也就是说赚钱没有那么高深,更没有什么秘笈,完全是利用现有资源的整合。

相反,现在网络发达,到处充斥着如何如何赚钱。赚钱的书籍琳琅满目,五花八门,各种专家学者经济人陆续登场。说白了,这些人就是十足的骗子。如果真有赚钱的事情,谁会拿出来卖呢?早就闷声发大财了。

利用现有资源和众人能知的道理,给人们灌输商品的理念,市场的理念,那么财富还会远吗?

三、财富积累,非一朝一夕

第三年,窦义引水到之前的榆沟中,这年秋天,榆树已有鸡卵粗细,他挑选了一些枝条茂密直溜的,用斧头砍下来,得到二百余捆,再卖掉,得到好几倍的利润。

又过五年,窦义将那些粗大的榆树砍下来,得千余根,做成建造房梁的木材卖出去,卖得三四万钱。而更粗的榆树还有一千多根,可用来做轿子马车。

此时,窦义二十三岁,用八年时间积累财富百余两银子。按古代1两银子=10200人民币计算,窦义已经积累100多万人民币了,相当于一方富豪了。

有了钱之后,窦义开始做生意了。

他买了些麻布,雇人制作小袋子。又买进内乡产的新式麻鞋数百双。

窦义不离开宗祠,而是叫来长安城各个作坊的孩子,还有禁卫士兵家的孩子,每天给他们三个糕饼加十五文钱,分给他们每个人一个小袋子,等秋天收集槐子。一个多月的功夫,装了两大车。

窦义不忘本,给内乡创造就业机会,买新式麻鞋数百双,这数量现在不算什么,但在汉朝就相当可观了。

而且利用那些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就把活干了,又有吃的又有钱,谁不乐意干呢?

窦义又叫孩子捡破麻鞋,三双破麻鞋换一双新麻鞋。消息传出来后,换鞋的人越来越多,几天之内就换了一千多双破麻鞋。

这个时候,窦义又把适合做车轮的木材卖掉,得了一百多贯。

四、创造财富,创业新思路

那么,接下来就是窦义的创业新思路了。

窦义雇人把破麻鞋洗净晒干,又买了废弃碎瓦片洗掉泥渣,拉进宗祠,堆放起来。

他又叫人置备了五个石嘴碓,三个锉碓,又买了几担油靛,雇人熬煮。

这些准备好了,广招工人,叫他们捣烂麻鞋、粉碎瓦片、用粗布筛拣后,再把槐子和油靛放进去。再叫工人日夜加工捣烂,搅成糊状,又命人捏成长三尺、直径三寸的圆条,总共制作了一万多条,人称“法烛”。

俗话说:人走时气马走膘。法烛做完没多久,唐德宗建中元年六月,京城下大雨了,物资运输断绝,窦义就把这些法浊卖掉,每条一百文,用它们来燃火烧饭,又获利无数。

窦义独具慧眼,想来他一定事先经过试验验证了制作法烛的可行性,这才敢大张旗鼓地干。而且整个工艺流程有条不紊,你都看不出来他要干什么,做出来了又有什么用。

然而,当发生自然灾害,物资断绝时,他的智慧就显现了出来。

说白了,这就是废物利用,再深加工而已。

像破麻鞋、碎瓦片、槐子等,这些寻常之物人们见惯不惊,谁想它们还有其他的用处,可以制作法烛,卖出钱来?所以,人家能赚钱是用原因的,眼红没有用。

五、开辟商道,终成千年店

在窦义住的地方南边,不远处有十多亩垃圾的洼地,是这个城市垃圾堆放处。窦义买下了这块地。地主人没见过这事,更不知什么价,窦义花了三万钱买下了。

得到地后,窦义在地中央立一根杆子,挂上一面旗子,而他围绕空地开了六七个店铺卖煎饼和团子。

然后呢,招小孩往空地投掷瓦砾击打旗子,只要击中旗子就给煎饼和团子吃。小孩又有吃的又有玩的,谁不乐意呢?不到一个月,两条街的小孩都来比赛投掷瓦砾,不久,投掷的瓦砾填满了洼地。

于是,窦义利用这里位置好,客流量大的特点,在空地上建造了二十间店铺,每天获利数千。

这些店有的今天还在,叫作“窦家店”。

窦义的商业天赋被挖掘了出来。

利用孩子投掷瓦砾填平洼地,利用垃圾堆位置好的特点,买下开辟成店铺。这不是普通人能想到和做到的。

人们眼里的见惯不怪的东西,到人家脑子里转个个,就变成了财富。不服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