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判断-马哲 什么是判断

判断是指基于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评价或判断的思惟活动。它是人类认知过程当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推理和决策的基础。

从哲学的角度看,判断是一种主观的认识活动,它触及到主体对客观事物的理解、解释和评价。判断的根据既可以是经验知识,也能够是逻辑规则,或是伦理道德等。判断的结果可以是肯定的,也能够是不是定的,还可以是中立的。

判断的能力和准确性对个体的认知能力和生活适应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平常生活中,人们需要不断地做出各种各样的判断,如判断事实的真实性、判断问题的关键点、判断选择的优劣等等。因此,提高判断的能力和准确性是非常重要的。

判断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心理进程,它触及到许多不同的因素,并且遭到个人的知识、经验和信心等因素的影响。

马哲的六大方法论是什么

马哲的六大方法论:辩证唯物论、认识论、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价值论。

1、辩证唯物论:

辩证唯物论是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学说、关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学说 , 它采用辩证法的观点研究世界的本质,所要说明的是世界的本质“是什么”和世界的组成“有什么”的问题。

2、认识论:

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或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的、创造性的反映。认识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3、联系观:

联系观,即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周围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着的有机整体。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条件性、可变性。 因此,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形而上学孤立的观点。

4、发展观:

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唯物辩证法认为无论是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人的思维都是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事物的发展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发展的实质就是事物的前进、上升,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即发展观。在社会历史领域,发展观是一定时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思想观念层面的聚焦和反映,是一个国家在发展进程中对发展及怎样发展的总的和系统的看法。确立什么样的发展观,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它也是伴随各国经济社会的演变进程而不断完善的。

5、矛盾观: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的含义。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矛盾分析方法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6、价值论:

商品具有二重性,即价值和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具有不可比较性。价值是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构成商品交换的基础。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等范畴,是马克思用来说明商品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概念,深刻地揭示了商品的本质。

扩展资料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对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最高抽象。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地指出人与世界的关系实质上是以实践为中介的人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关系。

2、从实践出发解决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伟大哲学变革的实质和关键。是实践为人提供了认知对象。因此在实践中,人不仅认识了世界,而且改造了世界,在天然、自然的自在世界的基础上创造了人类的属人世界。所以,实践不仅具有认识论意义,而且具有世界观意义。

3、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哲学的根本之处,在于它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独特方式。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不了解人类实践活动及其意义,因而导致他们在对世界的理解和观察世界的视角上存在着重大缺陷。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现实世界,从而在世界观、自然观、历史观和认识论上都获得了全新解释,构筑了统一的、彻底的、科学的哲学体系。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贯穿于全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变革主要表现:

创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结束了社会历史领域中唯心史观的统治地位。结束了旧唯物主义缺乏能动原则的状况。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去理解物质世界,使唯物主义成为生机勃勃的科学理论体系。为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提供了思想武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 马克思主义哲学

从高中到大学,作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名公民,无论如何挣扎我们都躲不过一门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是物质的,我们要用辩证的方法去看待它。于是,我们学习了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但是,你们知道吗?辩证法作为最实用最有效的思维方法,却只是一种低级的理性逻辑。

说起马哲,不得不提一提德国伟大的古典哲学家黑格尔。自从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黑格尔就成为了中国哲学界的一盏明灯。凡谈起黑格尔,无不心存崇敬,大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之感。然而,我们不禁怀疑,中国又有几人真正懂黑格尔的哲学?

黑格尔果然是西方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他把传统经典哲学的所有漏洞都填补起来了,真真是个处女座的完美主义者。也许就是因为他的强迫症,他的哲学看上去完美无缺,但是同时也将既往所有哲学的不足暴露了出来。他不能说明为什么会存在精神这个东西,所以不得不编造出一个“绝对精神”出来。另外,他也无法真正讲清楚精神是如何存在的,所以他就用那无比有效却又无比老朽的辩证法。

这里我们不禁要问,辩证法或者辩证逻辑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其实自从猿猴变成人的那一刻起,辩证法就已经存在了。因为我们一旦变成人,从树上下来直立行走,我们的双手就解放了出来。我们不能再依靠树上的果实来生存下去,只能用我们的双手与野兽进行搏斗。但是由于体力和身形的原因,我们根本不是庞然野兽的对手,于是武器就出来了。马克思说,劳动创造了工具。其实呢,是因为信息量的复杂,我们为了应对复杂的世界,不得不将脑容量扩大,对事实做简单的判断和决策,这就是辩证逻辑。其实,辩证法只是理性逻辑最原始、最初级的过渡状态。

在古代中国,辩证法大行其是。中国人历来就把道家学说称为“黄老之学”,也就是说自从东方第一位文明先祖“黄帝”开始,辩证法就被用起来了。中国最早的一部经书《易经》,里面充斥着辩证法的思想。所谓《易经》,不过是后人对原始社会中惯用的占卜术所进行的文字整理,而里面的基本符号“爻”,其实只是我们的祖先用树枝或者吃剩的骨头摆成的一个占卜图形。

西方其实也一样。许多古希腊的先哲们都是辩证思想家,最出名的当属苏格拉底和智者学派,而智者学派又被称为诡辩学派。可见许多哲学家并不把辩证法当成研究哲学的方法。所以亚里士多德就研究了逻辑学,并提出了形式逻辑的三大定律。即同一律、排中律、不矛盾律。亚里士多德认为,在逻辑上出现矛盾是不允许的,这是思维混乱的表现。这些理论,直到如今仍然被科学家们严格地遵循,但是他们是在更高一层的理性逻辑层面遵循的。

有一点我们需要承认,辩证逻辑其实是比形式逻辑更高级的逻辑。黑格尔把形式逻辑称为知性逻辑是很恰当的。但是他并不知道,所谓知性逻辑只是动物的逻辑,而理性逻辑是从动物的知性逻辑里增长出来的。

这里就需要谈及精神现象到底是怎么来的。所谓精神,从古自今,仍有许多人认为它是只有人类才具备的一种心理状态。但是,如果只是从人类的角度去思考,我们永远也得不出答案,因为进化论都告诉我们了,我们是从猴子变过来的,猴子又是从更低级的动物变过来的。所以,我们按照“万物一系”演化的原理来看,精神现象也只不过是是原始物理的感应现象的代偿增益产物罢了。它从原始物理的“感应”演化到低等生物的“感性”,再到后生生物的“知性”,最后来到晚生生物人类的“理性”,这是一个不断进化的过程。

所谓理性,它的特点是,动物在进行知性判断之后,主体需要做出决策,但是由于环境的复杂,判断仍处于不断动摇的危机状态。所以他只好把这种判断简化为“概念”,从而在此基础上继续思考,最终在一系列概念之间不断进行推理,从而得出结论。这就是“理性”。然而在一开始,由于对外界认识的不足,知性判断一直处于动摇的状态,而概念也难以进一步测度确定的内涵与外延的边界。这就是所谓的辩证法或者说辩证逻辑。

所以说,什么中庸啦,什么勇敢是介于怯懦与鲁莽之间的某处,其实都是辩证逻辑分析的结果。黑格尔说,生命的每一瞬间,是生,同时也是死亡。你看,他这样讨论问题,无论如何也说不清楚生命的本质。但是你又不能否认这句话的确有道理,因为我们的身体每一刻都有细胞在不断地死去,也有细胞在不断地更新。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死去的速度越来越快,更新的速度越来越慢,这是一个单向度的过程,这是一个走向死亡无法回避的过程。现代物理学的热力学第二定律不就是这样的吗?你可曾见过热水的温度从空中再次回到被子里去?它真的太不给辩证法一个面子了。

我是呼呼小诗哥,一个理性的浪漫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