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级劳模指的是什么意思-部级劳模指的是什么
“部级劳模”是对在一定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得到广泛认可的劳动者的一种称号。取得“部级劳模”称号的人通常需要经过严格的评选程序,并且在工作中表现出色、成绩显著。该称号是对他们所付出的努力和成绩的认可和表彰。
全国劳模和省部级劳模的区别
全国劳模和省部级劳模的主要区别如下:
1. 级别:全国劳模是国务院授予的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而省部级劳模则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授予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这是两者的最主要区别。
2. 享受待遇人员:全国劳模待遇的享受以授予该荣誉称号的表彰决定为准,而省部级劳模待遇则以授予该荣誉称号的表彰决定为准,但1995年以后国家部委与人社部联合表彰的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且表彰决定中写明“享受省部级劳模待遇”),也可以享受省部级劳模待遇。其他按相关政策文件应享受全国劳模待遇的人员,包括共和国卫士(中央军事委员会授予)、一级和二级英雄模范(1980年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授予)等,同样可以享受相应的待遇。对于省部级劳模待遇的享受人员,包括全国模范军队转业干部、军以上单位授予的民兵英雄、在部队服役期间荣立一等功的军转干部、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公安系统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以及北京市农业劳动模范等。
总结来说,全国劳模和省部级劳模的主要区别在于荣誉称号的级别和享受待遇的人员不同。
劳动模范分为五个等级,分别为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级、县级以及基层单位企业内部。
劳动模范也简称“劳模”,是指为我国发展作出突出贡献或者成绩显著的先进人物,也是一种荣誉称号。劳动模范是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杰出代表,是民族精英、国家栋梁、社会中坚、人民楷模。
根据授予单位与评选范围不同,我国劳动模范可分为五个级别,即全国劳动模范、省级或部级劳动模范、地(市)级劳动模范、县级劳动模范、基层单位企业内部的劳动模范。
其中,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由党中央、国务院授予,与此同级的还有“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全国劳动模范”代表人物事迹:
1、张定宇: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是防疫定点医院,收治病人全部为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是抗击疫情的最前沿。身为院长的张定宇日夜坚守,果断决策,处理得当,带领全体医护人员,为抗击疫情作出重要贡献。
2、张桂梅:2000年,在云南儿童之家工作的张桂梅看到了很多农村贫困家庭的不幸,她希望创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彻底解决山区贫困问题。
2008年,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成立,这是全国唯一一所免费女高,专门供贫困家庭的女孩读书。
3、李素丽:李素丽同志在近20年的售票工作中,岗位作奉献,真情为他人,用真情架起了一座与乘客相互理解的桥梁,把微笑送给四面八方,被广大群众誉为“老人的拐杖,盲人的眼睛,外地人的向导,病人的护士,群众的贴心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大数据处理内容。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原文链接:https://edu.h3e.cn/edu/119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