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事业编叫什么职业名称-政府事业编叫什么

政府事业编是指由国家财政全额拨款或差额补助的事业单位,其编制管理依照《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和相干政策履行。在中国,政府事业编通常指的是隶属于行政机关,从事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单位,例如教育局、民政局、社保局等。

在招聘时,政府事业编的职位通常会标明“公务员编制”、“事业编制”、“政府人员编制”等字样,考生在应聘时需要了解清楚这些信息,以便选择适合的岗位。

需要注意的是,政府事业编的待遇一般比普通企业员工高,但工作压力也相对较大。由于政府事业编的工作性质较为稳定,所以提升空间相对较窄,也需要具有较强的耐心和毅力。

什么是参公事业编制?参公和公务员有什么区别?

参公身份,是事业编制,不是行政编制。不具有行政编制的,都不是公务员。公务员和参公,只是编制不同,一个是行政编制,一个是事业编制。

扩展

一、参公

1、参公是我国政府各单位政工干部和工作人员比较口语化的一种表述,全称是参照公务员管理法管理。是指对政府委托或授权具有行政执法能力的单位和不属公务员系列的人员,参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

2、参公单位人员要具体分析,通过中央、省两级公务员(参公)考试正常考录的工作人员,严格意义上讲不是公务员,但在录用、晋升、考核、离退等方面按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

3、编制性质:参公整体上参照《国家公务员管理条例》,但编制上不属于公务员的行政编,属于事业编制。

4、待遇区别:参公的事业编和公务员都属于国家财政同一拨款,几乎在薪酬福利上没有差别,然而一般来讲参公单位比党政机关的规格要低,晋升空间可能不如公务员大。

5、人员调动:只要有接收单位和你现在单位双方的同意放人和接收,参照公务员管理工作人员和党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可以互相调动。如果相互调动,公务员调动为参公,编制上会从行政编制转为事业编制。相应的,如果参公要调动为公务员,编制上也会从事业编转为行政编制。

二、机关事业单位的编制

1、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2、事业编制就是指事业单位的人事编制。有些行政机关也有事业编制,主要是指司机、电工、炊事员、锅炉工等后勤人员,不属于公务员。

3、事业单位分三类:全额事业编制、差额事业编制和自筹自支事业编制三种,每一类的意义也不同。

(1)全额事业编制,指的是由财政部拨款的事业单位,如:公办义务教育学校,防疫站、公办干休所等。这类的工资全部都由财政部拨款,工资和绩效不挂钩。

(2)差额事业编:差额事业编制,是事业编制的一种,由财政进行差额拨款,待遇和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挂钩,如医院和部分景点等。

(3)自筹自支事业编:自筹自支事业编制,实际上与企业差不多,待遇和经营状况息息相关,多为一些服务型事业单位,如宾馆、培训中心、设计室等。

4、事业编和公务员晋升渠道差异大吗

(1)一般情况下,参公的晋升与公务员没有太大差别,可直接提拔。

(2)而其他事业编制,则很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考试,评中级、高级职称来进行职级的晋升,如果事业单位的人希望可以做行政领导,只能通过公务员考试来获得晋升。

乡镇政府的工作人员不都是公务员。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共三种编制:

1、公务员编制,又叫行政编制,通过国家或地方公务员考试进入政府部门工作,是我国党政部门的主力军,工资参照行政级别发放;

2、事业编制,通过国家或地方事业人员考试录用。事业编制原则上只能在事业单位工作,例如学校、医院或其他行政部门下属事业单位,工资参照专业技能职称发放;

注:前两种编制人员就是所谓的干部身份。

3、工勤编制,又叫工人身份,由地方人事部门负责招录。行政、事业单位的门卫、司机皆属此类。工资参照人事部门认定的工勤人员技能等级发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