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写作不能出现什么问题-申论写作不能出现什么
![申论写作不能出现什么问题-申论写作不能出现什么](https://edu.h3e.cn/img/申论写作不能出现什么问题-申论写作不能出现什么.png)
在申论写作中,不能出现以下内容:
1、 网络语言和流行语:避免使用网络语言和流行语,这可能会下降文章的正式性和专业性。
2、 个人情感和观点:申论是考察考生的政治立场、思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应当避免在文章中表达个人的情感和观点。
3、 谢绝性的语言:在申论中,应避免使用谢绝性的语言,如“不可能”、“不能”等。
4、 毛病的信息和数据:在申论中,应确保所援用的信息和数据是正确无误的。
5. 不清晰或模糊的语言:避免使用模糊不清或不明确的语言,以便读者能够理解你的观点和主张。
申论公文写作的“十戒”
申论公文写作的“十戒”
1.戒不准。
准确是公文语言的第一要义,公文失去了准确,便失去了它应有的作用。公文语言戒不准,至少须注意避免四种现象:一是避免以偏概全、把个别当普遍。行文时注意少用或不用绝对性、夸张性的词语,个别现象、部分现象不要说成大部分或全部,不是规律性的东西不要说成规律性的东西。二是避免过于笼统或模棱两可。要禁用大概、可能、差不多、也许之类的词语,能用数字说明的要用数字说明,需要形象说明的要形象说明。三是要避免文中涉及情况与事实不符。不能因想引起重视或解决问题就夸大事实,把问题说得严重些,也不能因想避免引起注意就轻描淡写,更不得歪曲甚至编造事实。四是避免用词不贴切。要把握词语的内涵与外延,准确使用。
2.戒歧义。
就是要戒指代不明,避免让人有多种理解。具体要做到:一是在非特定语境下词语本身不能有多种释义。如,加强领导干部“四化”建设,是哪“四化”。二是语言表述上要严谨,不能产生歧义。如,会场一边站着一名服务人员,是指会场的某一边站着一名服务人员呢还是会场每一边都站着一名服务人员呢三是语法要正确,不能因语病造成误解。如,关于在会议室吸烟的通知,从通知的意思看是要求不能在会议室吸烟,标题显然应该改成关于严禁在会议室吸烟的通知。四是缩略词语要得当。如,不应把“宣传贯彻”缩略为“宣贯”,不能把“公共福利”缩略成“公福”等。五是标点要正确,不能出现因标点失当导致不当理解。特别是分号、句号错用,很容易让人产生不同理解。六是断句断行要合理。不能因不合理断句让人产生误解、歧义,尤其是标题要注意这方面问题。
3.戒不庄。
不庄就是指不庄重,语言要庄重、持重,格调郑重严肃,以体现公文在公务活动中的法定效力和权威性。一是语言表述严肃。二是使用专业术语要适度。公文毕竟不是科技文献,能少用专业术语就少用,能不用最好不用。三是语言要简洁,不拖泥带水。如,“经研究决定,该方案暂时不予执行”,句中的“暂时不予执行”不如改成“暂不执行”。四是去除不必要的感情色彩。如,“要大力弘扬艰苦朴素的作风,每一分钱都要掰成两半用”,句中“每一分钱都要掰成两半用”若作为讲话稿尚可使用,若用于公文则不妥。
4.戒浮华。
选用朴素、平实的词语,要实在而通俗易懂,语气不浮夸。一是语句结构尽可能简单。少用过多的限制词、修饰语或句子套句子。二是避免堆砌词语。如,“要坚定信心、勇于进取、不懈奋斗、持之以恒地去开展工作……”词语堆砌明显,没有必要。三是尽可能少用排比、夸张、比喻、借代等修辞。公文不是文学作品,用了排比句不但起不到强调的效果,反而显得不朴实。特别是请示、报告、批复等文件中,最好不用排比句。四是尽可能不用倒装句、插入语等。五是注意不同文种的语句使用习惯和要求。通常而言,请示、报告等多用陈述句式,旨在陈述清楚请示、报告的问题;而通知、批复等多用祈使句式,主要讲清楚有何要求、如何做。
5.戒繁琐。
就是要简要、精炼、不罗嗦。一是要有惜墨如金的意识。能用一个字表述的不用两个字,能用一句话表述清楚的不用两句话。二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特别是批复类文件中,不要过多强调原因、意义、目的等,直接把批复内容及要求说出即可。三是多概括、抓核心、谈要点。要抓住主要事实、主要矛盾、主要特点、主要意义来写,不能事无巨细都说,反而把主要问题掩盖住了。四是合理使用文言词语。文言词语由于其自身容量大,内涵丰富,在公文中适当运用,能使公文语言更加简洁有力。
6.戒跟风。
要保持公文语言严谨细致、稳重大方、准确权威等风格。一是不要随便使用网络语言、小品风格的语言。防止自认为使用网络语言是与时俱进、有新意的错误认识,也不要模仿网络语言体。如,公文中刻意使用“相当”“给力”等现象都应避免。二是不要对政策“听风是雨”,防止把单位主要领导讲话中的意见作为组织意见。对一些方针政策、意见措施在组织上没有正式确定之前,公文中不应出现,如确需体现,应注意措词,以免误导或给组织造成被动。三是对一些事情的用词要推敲核实。不能人云亦云,犯想当然或经验主义错误。
7.戒俗语。
要用规范的现代书面语言,不用口语词、方言词、土俗俚语及生造词语等。一是不应口语化。如,“本项任务在合乎预定的日期内完成”中“合乎预定的日期内”可改为“如期”。二是不要用方言土语。尽管方言土语有时候会比书面语更形象生动,但要保持公文的'严肃性,非要出现方言土语意思的词时,务必想办法用书面语“对译”出来。
8.戒客套。
就是避免在上行文中过分谦恭、滥用敬语。一是认清公文是代单位立言,使用敬语要把握分寸。适当地使用敬语是必要的,也是对对方的尊重,如“贵单位”“贵公司”等,但不能把公文视同私人信函,过于谦恭和使用过多的敬语。二是避免客套。公文要简洁明快,把事情说清楚,尊重对方可以适度委婉,但不能过分客套。
9.戒修饰。
要慎用程度副词,不能动辄使用“高、大、全、满”的词语。特别是对于表示程度的词语,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准确地加以运用。如,在说某人工作刻苦时,不能动不动就说他废寝忘食,几十年工作如一日;在说某项工作重要时,不能动不动就说事关全局。
10.戒典故。
要用群众一读就懂的书面语,不能过度引经据典。公文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和群众性,语言是约定俗成的,过度引经据典,不但有卖弄学问、故弄玄虚的嫌疑,文风上也华而不实,更主要的是无助于工作部署和事情的解决。在公文中最好不要使用典故,特别是请示、命令、通告、批复中,绝对不能引经据典。
申论答题要注意哪些答题规范?
(一)练题缺乏正确的思维
很多考生在作答申论题目的时候,由于进行了大量的练习,对部分题目形成了刻板的认知。也有考生过于自信导致审题过于草率,在审题时候对题干的把握并不是很全面。进而导致遗漏题干当中的重要信息。造成在阅读材料的过程当中,不能够高效准确地提炼作答要点。既浪费了答题的时间,也让答题失误的风险直线上升,甚至在经过题海战术的磨练后,正确的答题思维不仅没有培养起来,反而是错误的习惯因为长时间的练习而变得根深蒂固,所以广大考生需要注意掌握正确的练习思维。
例给定资料揭示了当前社会心理方面存在的若干“缺失”,请对此予以归纳概括。
要求:全面准确,分条归纳。不超过150字。
很多学员在做的这道题的过程当中,由于审题不够仔细,在阅读题干时未能思考“缺失”这一词语的含义及与“问题”的区别。并且也忽视了题干中交代的“社会心理方面存在的‘缺失’”,只是在材料中搜罗各种问题词汇。导致答题偏离正确方向,从而失分严重。
(二)低效率积累社会热点
众所周知,申论考试是以社会热点事件和政府理论素材为基础的。并且在写作文的过程中没有社会热点的积累也会让写作寸步难行。所以很多考生对社会热点的学习十分重视,但是面对网络时代的信息洪流,很多考生又在网络新闻的海洋当中迷失了方向。殊不知没有系统的学习并不能掌握诸多零散的社会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所以在学习社会热点的过程中广大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热点学习关键在于理解。
很多考生热衷于在热点积累的“量”上寻求突破,但却从来没有意识到“质”的重要性。各类新闻客户端如数家珍,热点理解的程度却依然是捉襟见肘。所以在看社会热点的过程中不仅要了解热点事件的本身,更重要的是站在政府的角度理解社会现象,将社会问题与政府理论政策中的表述相结合,做到以小见大、见微知著,才能够让热点的学习从量的积累升华到质的突破。
2、热点学习的“热”与“冷”
由于网络时代的用户争夺愈发激烈,各路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纷纷“亮剑”,拿出了看家本领争夺用户的时间,一时间网络上竟呈现了“标题与图片齐飞,夸张共虚假一色”的混乱局面,广大考生在备考过程中更是茫然无措,本想聚精会神学习社会热点,却被“金特会”圈了粉,导致时间白白流逝。也有考生学习人热点之时被偶像明星的花边新闻所干扰。正所谓是“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网络新闻让广大考生“拔剑四顾心茫然”,最终也只能在信息的巨浪面前“望洋兴叹”。所以广大考生要明确一点,申论考试具有很强的政策导向性,选题范围紧跟政府政策热点,所以刚刚过去不久的两会则应该成为关注的重点,《十九大报告》、《十三五规划》也是提高理论素养的重要资料,《半月谈》、《人民日报》也应该成为全力备考的标配。只有在正确的方向下才能高效的学习热点知识。
申论答题规范
你是不是申论写作还是笔迹潦草,格式杂乱无章?
小助手和大家再强调一下申论的书写规范。
书写框架合理、表达准确、格式正确,能给你增加不少分,一定要重视起来!
1.单一题、综合题
卷面整洁干净:使用黑色签字笔或钢笔作字迹要工整,尽量一笔一划书写,最好避免书写连笔字、繁体字,避免书写潦草;每个字要尽量写在格子之内,避免字体忽大忽小,避免超过格子;尽量不要涂改太多,注意卷面“颜值”。
书写表达正确:不能出现语病;不能书写错别字;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规范书写标点符号。
书写框架合理:书写时注意分条撰写,标清序号。一般情况下,单一题需要分条罗列答案要点,标清序号;综合题主体分析内容最好分条撰写,标清序号。标清序号时可用一、二、三、……;1.2.3.……等形式,考虑字数有限,建议优先使用1.2.3.……。
书写示例:
2.公文写作题
卷面整洁干净:书写时注意分条撰写,标清序号。一般情况下,单一题需要分条罗列答案要点,标清序号;综合题主体分析内容最好分条撰写,标清序号。标清序号时可用一、二、三、……;1.2.3.……等形式,考虑字数有限,建议优先使用1.2.3.……。
书写表达正确:不能出现语病;不能书写错别字;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规范书写标点符号。
格式书写正确:公文格式一般包括:标题、主送机关/称谓、正文(开头、主体、结尾)、落款(发文机关、发文日期)四个部分。每个部分的书写格式具体如下:
1.标题:首行居中。注意:不要添加“书名号”。
2.主送机关/称谓:在标题下面另起一行,顶格书写并添加“冒号”。
3.正文:每段首行需空两格,其他书写要求如下:
(1)开头:
公文的开头一般写成一段。
(2)主体 :
①党主体内容是单一要素时,最好分条撰写,标清序号。
②党主体内容涉及要素较多时,每个要素内部要注意分条撰写,标清序号。
(3)结尾:
撰写结尾时,一般写成一段即可。
4.落款:
(1)发文机关/署名:正文下一行,靠右书写,与发文日期居中对齐。
(2)发文日期:注意用阿拉伯数字将年、月、日标全;书写在“发文机关/署名”下一行,靠右书写,一般右空四格,落款中两个数字占一个空格。
长公文题书写:长公文题在2020年国考副省、地市两套申论试卷中均有考查,格式遵循公文题格式,注意做好分段书写,建议一般分5到6段,但具体分几段还要看相关要点的数量而定。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大数据处理内容。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原文链接:https://edu.h3e.cn/edu/122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