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淅川有什么历史名人-河南淅川有什么历史
河南淅川是河南省南阳市的一个县,位于中国中部。淅川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淅川县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早在新石器时期晚期,淅川就有先民在此居住。在汉朝,淅川成为中原地区的交通关键,历史文化繁华发展。唐朝以来,淅川成了诗词文学的重要起源地之一,许多著名的诗人、文人都曾在淅川留下足迹。
淅川县的自然风光也十分美丽,有全国最大的水库丹江口水库,还有闻名遐迩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陶岔镇等。
淅川还是中原地区的重要农业基地,种植的主要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等。淅川的名特产有淅川大板栗、淅川酸菜、淅川豆腐等。
河南淅川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繁华、风景优美、农业发达的地方,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和研究价值。
淅川县的介绍
淅川县是河南省南阳市下辖县,位于豫西南边陲,豫、鄂、陕三省交界的黄金地带,因淅水纵贯境内形成百里冲积平川而得名。淅川地势险要,古战乱时期易守难攻,有“中原未战,淅境兵动”之称。淅川古称丹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春秋时为楚始都丹阳所在地,楚国800多年历史中有300多年定都丹阳,楚人以丹阳为起点,取威定霸于春秋战国,开疆拓土,一路南征,先后统一50多个小国,成为南方霸主,并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曾孕育了一代商圣范蠡、史学家范晔、唯物主义思想家范缜等一批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淅川依山傍水,旅游资源丰富。是世界最大调水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和渠首工程所在地。拥有亚洲最大的人工淡水湖丹江口水库,“天下第一渠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千年古刹香严寺和荆紫关古镇以及丹江大观苑、八仙洞、坐禅谷、神仙洞景区、丹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景区是河南省人民政府确定的全省八条旅游热线之一。形成了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生态观光带为龙头的中原旅游名城和国内旅游热点城市1。淅川县是全国第一移民大县,先后荣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平安渔业示范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22015年淅川被国家文化部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县”3。
河南省没有浙川县这个县城,只有淅川县,淅川县是河南省南阳市下辖县。位于河南省西南边陲,豫、鄂、陕三省交界处,因淅水纵贯境内形成百里冲积平川而得名。该县地势险要,古战乱时期易守难攻,有“中原未战,淅境兵动”之称。
淅川历史久远,早在70万年前人类就在这里聚居生息。尧舜时期,淅川是舜的儿子丹朱的封地。西周时,淅川是楚族熊绎的封地。春秋时,淅川属于楚国及其附庸国都国之地,楚始都丹阳(如今已经被丹江口水库淹没)在淅川境内。
扩展资料
淅川县的气候
淅川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季风性气候区,四季特征为,春季(3月-5月)回暖快,偏东南风多,气温升降剧烈,4月阴雨天气较多,5月常有大风出现。夏季(6月-8月),降雨集中、旱涝不均,初夏多干旱,中、后夏降雨较多。
秋季(9月-11月)凉爽,多连阴雨,晚秋降温迅速,降雨骤减。冬季(12月-2月)西北风多,干冷,由于西北方有秦岭、伏牛山的天然屏障和境内西北诸山峰形成的两道防线,在一定程度上阻挡了北方的冷气团南侵,年平均气温15.8°C,高于同纬度的东部地区2°C左右,无霜期约为228天。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大数据处理内容。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原文链接:https://edu.h3e.cn/edu/122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