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鸡觅食实验说明什么道理-小鸡觅食实验说明什么
小鸡寻食实验表明,动物在学习新技能时需要反复实践和尝试。这个实验通经常使用于研究动物的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在这个实验中,研究人员将食品放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让小鸡去寻觅食品。经过量次尝试后,小鸡终究学会了如何找到食品。这个实验说明,动物有学习新技能的能力,并且可以通过不断的练习来提高自己的能力。
苛勒小鸡啄米实验是什么?
1. 苛勒小鸡啄米实验内容是:让小鸡在深、浅不同的两种灰色的纸下面寻找食物。通过条件反射学习,小鸡学会了只有从深灰色纸下才能获得食物奖赏。然后,变换实验情境,保留原来的深灰色纸,用黑色纸取代浅灰色纸。
2. 实验表明:小鸡对新刺激(黑色纸)的反应为70%,对原来的阳性刺激(深灰色纸)的反应是30%;而幼儿在做同样的实验时始终对黑色纸的刺激作出反应。“小鸡啄米实验”证明了关系转换的学习迁移理论。
苛勒(Wolfgang,Kohler,1887-1967)是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
苛勒小鸡啄米实验是什么内容?
动物通讯是动物间的信息交流,常表现为一个动物借助自身行为或身体标志作用于其他动物(同种或异种)的感觉器官从而改变后者的行为.通讯是具有适应意义的行为,常见的通讯事例大多是互利的,如通过通讯异性个体得以交配,社群动物得以共同取食、御敌等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母鸡发现食物时会发出特殊的声音,是在告诉小鸡找到了食物,是在利用声音进行交流.
故选:C
苛勒让小鸡在深、浅不同的两种灰色的纸下面寻找食物。通过条件反射学习,小鸡学会了只有从深灰色纸下才能获得食物奖赏。
然后,变换实验情境,保留原来的深灰色纸,用黑色纸取代浅灰色纸。观察:如小鸡仍然到深灰色纸下面寻找食物,那就证明迁移是由于相同要素的作用; 如小鸡到两张纸中颜色更深的那张下面寻找食物,则证明迁移是对关系作出的反应。
实验结果:
小鸡对新刺激的反应为70%,对原来的阳性刺激的反应是30%;而幼儿在做同样的实验时始终对黑色纸的刺激作出反应。
苛勒认为这结果证明是情景中的关系对迁移起了作用,而不是其中的相同要素,被试选择的不是刺激的绝对性质而是比较其相对关系。
扩展资料
实验的影响:
1、运用实验结果反对元素主义心理学:柯勒对知觉和学习的研究,冲破了元素主义的束缚,进行了启发性的探索,到1921年之前,柯勒代表的格式塔心理学已经开始取代冯持心理学,成为心理学的主流。
2、奠定实验社会心理学的方法论的基础:柯勒的实验现象学也为后来的社会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方法论基础,实验现象学方法及其衍生手段已成为现代社会心理学研究普遍采用的有效方法。
3、促进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起:柯勒强调整体论,主张心理学研究应以整体的组织来代替元素的分析,这些都表明了柯勒代表的格式塔心理学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潜在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关系转换理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大数据处理内容。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原文链接:https://edu.h3e.cn/edu/122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