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大学要考什么科目-古代大学要考什么

中国古代的大学考试主要包括“四书五经”和“八股文”,其中“四书五经”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而“八股文”则是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主要情势,也是古代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

古代高考考什么

古代高考考什么:科举考试。

古代科举考试,我们都知道八股文,八股文主要测试的内容是经义,《诗》《书》《礼》《易》《春秋》,八股文的要求是很严格的,在论证和排版上都是很严肃的。在第一场就是七篇论文。现在的大学生都要写毕业论文,一篇论文就要准备将近几个月,而科考的时候还是七篇,可想有多难。第二场的就是1篇政论,5篇判词,再加1篇公文;何为政论,就是给定一个朝政问题然后让你讨论。

最后一个就是五篇时政评论,那个时候的科举是为国家选拔人才,选拔了以后会被调去地方做官,看到要为朝廷解决地方的问题,所以时政的评论也是考验你是否有为朝廷做事情的能力,你的看法是否能获得官员的认可。

我们知道古代很多人都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例如蒲松龄和孟郊,让我们记忆深刻的应该是范进了,因为大家都学过那篇文章。所以说古代的科举考试是很难的,比现在的公务员考试还要难,所谓选拔人才,必须要严格。

古代科举考试和现代高考有区别吗?

考试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202俄、203日、240法、241德任选一门

3、616中国古代文学

4、852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基础

参考书目不指定,推荐教材: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四卷,高等教育出版社。

林庚 《中国文学简史》北大、清华出版社都有。

《中国文学史参考资料简编》上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

《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北大中文系编,中华书局。

其他相关信息欢迎登陆跨考网详细咨询了解。

1、考试内容不同

b科举制考的是儒家治国齐家平天下的韬略经纶,后期明清八股文考的是四书五经。高考考的是近代的社科知识。

2、考试出口不同

科举制直接为统治阶级提供人才,农民直接成为士大夫;高考是高校招生录取的入口考试,还要继续进行专业学习。

3、普及范围不同

古代虽然后来有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的转变,但是一定程度上,知识还是被上层阶级垄断的(所以说,知识就是力量)。随着1997年的扩招,高考的普及率很高,这点也推进了社会公平。

扩展资料

科举制度的评价

白居易:唯秉至公,以为取舍。

唐宣宗:有司考试,只在至公。

张萱:科举,天下之公;科举而私,何事为公?

李蔚然:科举亦有至善之处,则公平是也。

孙中山:科举制度“平民政治”,而且优过“民主政治”,是“极端平等政治”。

胡适:科举制度十分公正,是一个公正的制度。

张宝昆:科举制度是一种权力配置公开、公平、公正化的政治机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科举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