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在什么时候开始供暖-宿迁在什么时候
宿迁市,江苏省地级市,位于江苏省北部、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江苏省重要的交通关键和物流中心,也是苏北重要中心城市之一。
宿迁是什么时候划为县级市的
1987年12月3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宿迁县,设立县级宿迁市。
宿迁市春秋时为钟吾国,后宿国迁都于此。秦置下相等县。西汉时废凌县设下相。历经东汉、西晋,至东晋安帝义熙元年(公元405年),改下相县为宿豫县。南北朝、隋朝仍为宿豫县。
唐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为避代宗李豫之讳,改宿豫县为宿迁县。境内先后设怀文县、潼阳县、桃源县和临淮郡。其后至宋、元、明、清时期各州屡有废替。抗日战争至解放战争时期,运河以东为宿豫县,运河西一度属泗宿县,今晓店以北到新安镇为宿北县。
1945年9月至1946年7月曾设宿迁市,属泗宿县。
1946年6月,宿迁县(包括运东和运西)同宿北县新沂河以南地区,合为宿迁县,属淮阴专区。
1970年属淮阴地区。
1983年属淮阴市。
1987年12月3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宿迁县,设立县级宿迁市。
1996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县级宿迁市,设立地级宿迁市,辖沭阳、泗阳、泗洪、宿豫四县和宿城区。市政府所在地为宿城区。
2004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宿豫县设立宿豫区。
扩展资料
宿迁行政区划
截止2018年12月宿迁市辖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和宿豫区、宿城区,有102个乡(镇、场)和13个街道办事处。
1996年7月建市之初,全市辖四县一区,共有乡镇124个。
1996一2000年,先后有51个乡撤乡设镇。
2000年5月经省政府批准,撤并15个乡镇、6个场圃,新设4个街道办事处,乡镇总数减少为111个。
2001年6月,对全市范围内2500人以下的村(居)委会进行了合并,村(居)总数由原来2299个撤并为1418个,撤并率为38%。
2004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宿豫县设立宿豫区。调整后,市区规划控制面积扩大到2108平方公里,人口总数近150万。
2005年7月,经省政府批准,将沭阳县十字镇、七雄镇、章集镇并入沭城镇;将泗阳县城厢镇、来安乡并入众兴镇,同时将临河镇大兴居委会划归众兴镇;将泗洪县大楼乡、重岗乡并入青阳镇,同时,将五里江农场划入青阳镇,进一步扩大了三个县城规模。
2013年7月,经省政府批准,撤销沭阳县沭城镇,设立沭城街道办、南湖街道办、梦溪街道办、十字街道办、章集街道办和七雄街道办。
2014年3月经省政府批准,撤销宿豫区顺河镇,设立顺河街道办、下相街道办和豫新街道办。
参考资料来源:宿迁市人民政府—行政区划
参考资料来源:宿迁市人民政府—政区沿革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大数据处理内容。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原文链接:https://edu.h3e.cn/edu/124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