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伯是什么人-史伯是什么家

“史伯”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他是儒家学派的开创人之一,被后人尊称为“史伯”。史伯主张“以德治国”,强调社会道德和伦理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以礼让”的思想。他的观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誉为“年龄战国时期的思想领袖”。

和时生物,同则不继。以它平它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什么意思

和谐才是创造事物的原则,同一是不能连续不断永远长有的。把许多不同的东西结合在一起而使它们得到平衡,这叫做和谐,所以能够使物质丰盛而成长起来。

提出者:史伯,西周末期人,思想家。掌管起草文告、策命诸侯、记录史事、编写史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等,为朝廷重臣。思想主张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思想延续

二百多年之后,齐国思想家和政治家晏婴对齐景公讲的和同之别(《左传·昭公二十年》),和史伯所言完全一致。可以想见,晏婴是在看到相关记载之后接受史伯的思想和观点。孔子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也是这一思想延续。

而孔子之孙子思,糅合孔子的中庸思想,作了更高理论阐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礼记·中庸》)今之众多学者指出,“和”是中华传统文化思想核心内容,非虚言也。

西周末年思想家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它平它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这里所包含的辩证法思想有()。

A.矛盾的同一是包含差别的同一

B.对立面的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C.不包含内部差别的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D.矛盾的一方克服另一方才能达到统一

参考A,B,C

解析ABC解析此题出自《国语·郑语》,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引文的意思是:不同性质的五材相结合,才生成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万事万物;“以它平它”之“和”指有差别的对立事物之间和谐统一。由此可见,A、B、C是正确选项。干扰项D与引文的思想相背,应予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