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支教支农是什么工作-服务支教支农是什么

服务支教支农是指通过支教和支农的方式,帮助农村地区提高教育质量和改良农民生活条件的一种公益行动。这类行动通常由志愿者或非政府组织来实行,他们会去到贫困的农村地区,教授学生知识、传授技能,同时也会参与到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管理中去,为农民提供技术指点和服务。服务支教支农可以帮助改良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匮乏和农民的生活水平问题,对增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支一扶支农是干嘛的

法律分析:三支一扶是毕业生基层落实政策,指大学生在毕业后到农村基层从事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工作,工作时限是2年。计划的政策依据是国家人事部2006年颁布的第16号文件《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通知》,其目的在于为高校毕业生向基层单位落实就业问题提供具体的指导和保障。

法律依据:国家人事部2006年颁布的第16号文件《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通知》 一、指导思想

实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关于做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服务基层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经受锻炼,健康成长,为促进农村基层教育、农业、卫生、扶贫等社会事业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简称三支一扶,具体内容如下:

1、三支一扶是毕业生基层落实政策,指大学生在毕业后到农村基层从事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工作;

2、实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要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关于做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服务基层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经受锻炼,健康成长,为促进农村基层教育、农业、卫生、扶贫等社会事业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三支一扶”大学生服务期满后,进入市场自主择业。各地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和做好服务期满的“三支一扶”大学生就业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开辟多种渠道,积极为其就业创造条件。

法律依据:《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通知》第七条

“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服务期间的考核,分平时(季度)考核、年度考核和服务期满考核。平时考核由服务单位组织进行,考核结果报主管部门。

年度考核由服务单位的主管部门组织进行,考核结果汇总后报县(市、区)人事(人事劳动保障)局。县(市、区)人事(人事劳动保障)局依据主管部门考核汇总表进行抽查。

服务期满的考核由县(市、区)人事(人事劳动保障)局和服务单位主管部门共同组织进行。

年度考核和服务期满考核一般在每年的7月底前完成, 8月初由县(市、区)人事(人事劳动保障)局将本县“三支一扶” 高校毕业生服务期满考核情况汇总上报自治区“三支一扶” 工作协调管理办公室审核。

第九条

“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服务期间要认真完成工作任务,做好年中、年度工作总结。严格遵守服务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凡请假15天以上的,须经服务单位同意并报县级“三支一扶”工作管理部门审批,一年内事假累计不得超过30天。

新招募人员不按时报到上班或工作期间擅自离岗超过10天的,视为自动解除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