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屯昌有什么部队驻地-海南屯昌有什么部队

海南屯昌目前没有常驻的部队。

1962年128师驻扎在海南屯昌哪里

海南屯昌县。根据退役军人事务厅发布的文章显示,1962年128师驻扎在海南屯昌县。

43军l27师、128师一个营迅速进至美亭、白莲地区阻击62军主力、暂编13师残部、教导师大部、32军一部,保障l28师主力歼敌。国民党62军151师主力从屯昌,252师765团等。

琼崖纵队抗战实录琼崖纵队及其参战始末介绍

屯昌县目前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金,银,铅,锌,钥匙,铜,水晶,石英,花岗岩,高岭土,石灰石,石墨,钾长石,矿泉水等。在非金属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羊角岭水晶矿是著名的水晶生产基地,也是世界著名的几个水晶矿之一;花岗岩主要分布在新兴,坡心,南吕,枫木等乡镇,的质地和颜色是更好的。高岭土为主在新兴乡坡心镇,屯昌县南坤镇,藤祥坤和国营农场,储量大,质量好。石灰岩主要分布在屯昌县西昌乡,南冲镇,新镇,状态晨星农场。石英主要分布在西昌镇,心脏黄金和黑色乡镇坡镇的。石英砂主要分布在西昌屯昌县坡心镇,乡,黑坡镇。

琼崖纵队抗战纪实:琼崖纵队简介及参战情况。

琼崖纵队是中国共产党在海南岛领导的一支人民武装力量。它是在1927年9月海南岛农民起义队的基础上组建的。这支人民武装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经历了长期艰苦的斗争考验,创建了以五指山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

抗日战争爆发后,根据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琼崖特委经过一年多的谈判,与国民党当局达成了联合日本的协议。

1938年12月5日,侠盗猎车手将琼崖红军游击队改为广东人民抗日自卫团第14区独立队,冯白驹任队长。大约300人被重组为三个中队。

1939年2月10日,日军在海军支援下,在台湾省合并为一个旅团。在海南岛北部的天威港登陆,随即占领海口、琼山、定安、文昌等地。

14日,日军随第五舰队在海南岛南部的三亚港登陆,随即占领三亚、玉林等地。后来日军南北进军,海南全岛沦陷。国民党第15守备保安团退入五指山地区。

日军登陆时,新改编的独立队毅然前往横渡南渡江的重要渡口潭口,冒着敌机的猛烈轰炸修筑工事阻止日军渡江。独立小组的这一行动在人民中产生了良好的政治影响。此后,独立团一中队在琼山县云龙、道冲、三江、严丰演出,琼山县文昌县仙来、树德、大厂二、三中队开展统战工作,发动群众,壮大武装。不久,与国民党当局联合成立琼崖战时党政办公室,颁布《动员委员会组织条例》,并在部分县乡成立保卫琼崖动员委员会。这一时期,由于琼崖地区国共合作良好,琼崖抗日战争蓬勃发展。农民抗日协会、青年抗日协会、妇女抗日协会等抗日组织纷纷成立。许多分离的国民党军政人员要求编入独立队,共同抗日;许多国民党部队和行政机关要求独立团派员帮助加强政治工作和整顿组织;而独立团队本身也迅速壮大到1000多人。为适应军队的快速发展,1939年3月,中共琼崖特委将独立团改称独立团,冯白驹任总队长,下设三个旅。

独立兵团成立后,中共琼崖特委和总兵团部在琼山、文昌地区与一、二营,在澄迈、临高、蓟县、昌江、感恩地区与三营展开游击战。

1939年3月中旬,第一旅在琼山-文昌公路罗牛桥伏击日军运输车辆,击毁汽车1辆,日军指挥官以下人员20余人。

5月,第二旅在海口市郊区常存桥附近伏击了正在修路的日军,缴了7支枪。

6月,第一旅伪装潜入文昌县城,袭击日军北门哨所,歼灭日军数人。在遭到日军独立兵团的连续打击后,又出动1000多人对琼山-文昌地区进行“扫荡”。为牵制敌人,独立团随第二旅西渡南河,到琼山县龙塘、十字路、龙桥、府城、海口郊区活动,威胁敌人

为发展海南岛西部的抗日游击战争,独立兵团第三旅于1939年冬组织了对日军据点的围攻。位于海南岛西北部,是青县、临高县、昌江县、感恩县、白沙县五县的交通枢纽。那里驻扎着100多名日军和一个中队的伪军。独立兵团第三旅决定联合国民党地方当局,发动群众采取围攻战术,排挤日军。战前,在独立兵团第三旅的主持下,召开了桃江、南丰等八个乡镇和游击队负责人会议,成立了围剿行动委员会指挥部。在国民党县长和各乡行政人员的支持下,组织了工作队,深入群众,成立了各种围攻组织。

400多名武装人员和2000多人参加了围攻。

10月下旬,攻城战打响。第三旅以两个中队和部分地方游击队连续打击大敌,部分武装人员带领群众在外围严密看守,切断大敌与外界的一切联系。到11月初,大敌被切断了补给,束手无策,被迫在漆黑的夜晚逃往县城。第三旅进入那所大学后,没逃出来的伪军中队全部被抓获,上交枪支60多支。大战的胜利促进了海南岛西部的抗日游击战争。

为发展海南岛西部地区的抗日游击战争,中共琼崖特委于1939年12月决定将其特委和总指挥部迁至临高、吉县、白沙交界的怪物X联盟纱帽岭地区,建立以那大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

1939年1月下旬,特委和兵团领导机关率特务大队转战纱帽岭地区。

2月中旬,转移部队到达梅河地区时,大镇已被日军重新占领,特委和兵团机关无法继续西进,决定留在梅河地区创建根据地。

梅河位于澄迈县东南山区,是控制屯昌、澄迈、临高、丹县的要地。独立团进入梅河后,迅速控制了梅河周边的仁兴、南昆,并组建了100多人的民兵。同时在西安、昌江、临高等县成立第四旅、第五旅。同年夏天,在梅河成立了一所干部学校。

9月,中共中央派庄田、李振亚到琼崖,加强对独立兵团的领导和指挥。然后,军队改编为两个支队,一个特务旅,一个独立旅,共3000多人。同时充实了兵团领导机关,冯白驹任团长兼政委,庄田任副团长,任参谋长,任政治部主任。

1940年1月下旬,中共中央指示琼崖特委:海南岛要制定长期抗战计划,以全岛为目标,大力发展党和武装,开展民运工作,不顾国民党的任何阻碍,坚决组织全岛人民的抗日斗争。我们要自力更生,把琼岛打造成南洋900万华侨的中心基地。中共中央的指示指明了海南岛抗日游击战争的发展方向。

独立兵团的迅速发展引起了海南岛国民党当局的恐惧。从1939年下半年开始,国民党一直在找借口限制独立兵团的发展。独立兵团一直以大局为重,理性谈判。然而,国民党地方当局不仅不听独立兵团团结抗战的劝告,反而于1940年11月7日,由第七保安兵团和部分地方武装3000余人发动att

从1939年2月日军登陆海南岛到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共产党在海南岛积极开展统战工作,独立自主地开展游击战争,先后在、乐万、成林地区建立了根据地。

1941年5月至11月,文昌、成林、琼崖东北抗日民主政府等抗日民主政府或办事处相继成立,独立兵团也从300多人发展到3500多人。此外,许多县、区、乡都建立了群众抗日组织,成员达五万多人,使海南岛的抗日游击战争蓬勃发展。

1943年夏,兵团领导机构转移到澄迈县,挫败了日伪军的“蚕食”和“扫荡”。

1944年秋,独立兵团改编为广东琼崖抗日游击队独立纵队。

1945年7月初,白沙抗日根据地建立,随后日伪军反攻。

抗日战争时期,琼崖抗日游击队独立纵队沉重打击了海南岛的日伪军。到抗战胜利,纵队发展到7000多人,解放了海南岛的五分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