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什么构成劳动关系-事业单位什么构成

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事业单位是从事教育、科研、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一般由国家财政拨款,编制情势多样,包括事业编制和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编制。

一般来讲,事业单位的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份:

1、 事业法人:指具有法人资历的事业单位;

2、 社会团体法人:指依法登记成立,以从事公益或社会服务活动为目的的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法人;

3、 民办学校:是指利用非国家财政性资金举行的办学机构;

4、 社区服务中心:是指为社区居民提供公共服务和社区事务管理等综合服务的机构。

5. 公益类机构:是指以展开社会公益事业为目的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6、 私营企业:是指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7、 社会组织:是指依照法律法规或章程设立的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基金会或其他组织;

8、 政府机关:是指由政府授权设立的法定机构。

事业单位的工资构成是什么

法律分析:

一、基本工资

1、岗位工资:体现工作人员所聘岗位的职责和要求。分为:专业技术岗位(设13个等级)、管理岗位(设10个等级)和工勤技能岗位(设5个等级),每个岗位等级对应一个工资标准。

2、薪级工资:主要体现工作人员的工作表现和资历。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设置65个薪级,工人设置40个薪级,每个薪级对应一个工资标准。

二、绩效工资

主要体现工作人员的实绩和贡献。对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配进行总量调控和政策指导。事业单位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按照规范的程序和要求,自主分配。

三、津贴补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主要根据自然地理环境、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差异,对在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生活的工作人员给予适当的补助。对艰苦边远地区根据发展变化情况,每5年评估调整一次。

法律依据:《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

第二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的职工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以下简称年休假)。单位应当保证职工享受年休假。职工在年休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

第三条 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