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的笔顺是什么意思-召的笔顺是什么

“召”的笔顺是:横、竖钩、横折、横、撇、捺。

召的音序和部首

召的音序是Z,部首是口。

召是一个汉字,笔画一共有五笔,笔顺是横折钩、撇、竖、横折、横。召有五种意思,两种不同的读音。读音是[zhào]时的意思为:

1、召唤。

2、姓。

3、寺庙。

读音是[shào]时的意思为:

1、周朝国名,在今陕西凤翔一带。

2、姓。

召的组词有召集、号召、召唤、召开、召回、感召、征召、召见、应召、宣召、召募、召保、召对、召贡、召命、诱召、讨召、钦召、聘召等。

带有召的句子有:

1、村长召集村民开会,布置春耕生产。

2、孩子们听到母亲的召唤,都围拢过来。

3、新的生活在召唤着我们。

召笔顺笔画:横折钩、撇、竖、横折、横

召(拼音:zhào、shào)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古字形从口刀声,本义指召唤、叫人来,特指君王唤使臣下,又指长辈呼叫晚辈。由召唤引申为招致、导致,此义后用“招”表示。以上义读zhào。召(Shào)曾是周文王的儿子召公奭的封邑,后用为姓。

“召”通常被认为是形声字,本义为召集、号召。从甲骨文字形看,上部是“刀”,是一种切割工具,在这里作声旁表音;下部是“口”字,在这里作形旁,因为召集、号召都要用口发出呼唤。从古至今,“召”字的变化都不太大,只有笔势上的变化。

文献中召公奭之“召”即作此形。学界一般都把“”与“召”看作一字异体,其实这两个字意义上没有关联,字形上也没有衍生关系,本来就是不同的两个字。西周金文中二字偶尔混用,当是音同通假。甲骨文中,“”多作地名;“召”多作方国名(“召方”)。召公之召读为shào,本是召公奭的采邑,文献中或作“邵”,地名字加邑旁,后以地为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