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雁传书什么典故出名-鸿雁传书什么典故

鸿雁传书,古代通讯的一种方式。传说古代有一种叫“鸿雁”的大雁,每一年秋季会飞回北方,因这人们便利用它们南来北往的特性,将书信绑在它们的脚上,希望它们能将信件送到目的地。这类传递书信的方式非常古老而有效,一直延续到现代。

鸿雁传书源自于哪个历史典故

鸿雁传书源自于汉朝苏武北海牧羊的故事。

当时苏武自汉武帝时出使匈奴,被逼到北海一带牧羊,一直到汉昭帝之时,由常惠想出“大雁脚绑帛书”的计策把他救出,后世称这个为“鸿雁传书”。

汉武帝时朝廷与匈奴之间经常发生战争。有一次,匈奴派使者前来求和,并把扣留的汉朝使者放了回来。汉武帝为了回应匈奴的善举,派中郎将苏武拿着旌节,带领一队人出使匈奴,没想到却出了意外。

匈奴首领单于想逼迫苏武投降,苏武说:“要我投降,除非海枯石烂,日从西升。”他宁死不屈,举刀自刎,经过抢救才幸免于难。

苏武随后被单于流放到北海无人区牧羊。苏武一个人在冰天雪地里放羊,万般艰辛。没有粮食,他就挖田鼠藏在洞里的食物充饥,口渴了就吞雪解渴。唯一和他做伴的就是那根代表朝廷的旌节,日子一久,旌节上的穗子全掉了。

转眼间十几年过去了,这时汉昭帝已继位,匈奴老首领也已驾崩,换了新单于,汉匈议和。汉昭帝遂派使者前往匈奴,要求放苏武回去,单于谎称苏武已经死去,使者信以为真,就没有再提。

当汉昭帝第二次派使者到匈奴时,和苏武一起出使匈奴并被扣留的副使常惠设法买通了禁卒,秘密会见了汉使,把苏武还活着、正在北海牧羊的消息告诉了汉使,并想出一计。于是汉使对单于讲:“匈奴既然存心同汉朝和好,就不应该欺骗汉朝。

汉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猎时,射到一只大雁,雁足上系着一封写在帛上的信,上面写苏武没死,而是在一个大泽中牧羊,你怎么说他死了呢?单于听后大为震惊,以为苏武的忠义感动了飞鸟,连鸿雁也替他传送消息了。他无法再抵赖,只能向汉使道歉,把苏武放了回来。

D

“鸿雁传书”的故事源于苏武牧羊。汉武帝时期,苏武奉命出使匈奴,却被囚禁于北海。后来汉匈和好要求释放苏武,匈奴却诈称苏武已死,而后汉朝得到一只从北飞来的鸿雁,鸿雁脚上系有帛书称苏武还在北海,匈奴不得不放回了苏武。从此,鸿雁便成为了信使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