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评价模式是什么意思-成果评价模式是什么

成果评价模式是一种衡量和评估项目、活动或策略成果的系统化方法。它可以帮助组织了解其投资的效果,和如何改进其工作流程和服务。成果评价模式可以根据需要定制,可以包括目标设定、数据搜集、分析和报告编写等步骤。它可以利用于各种领域,如教育、医疗保健、社会服务、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等。

柯氏四级评价模式包括

柯氏四级评价模式如下:

Level1反应评估(Reaction):评估被培训者的满意程度;Level2.学习评估(Learning):测定被培训者的学习获得程度;Level3.行为评估(Behavior):考察被培训者的知识运用程度;Level4.成果评估(Result):计算培训产出的经济效益。

具体介绍:

柯氏四级培训评估模式(Kirkpatrick Model)由国际著名学者威斯康辛大学(Wisconsin University)教授唐纳德.L.柯克帕特里克(Donald.L.Kirkpatrick)于1959年提出,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培训评估工具,在培训评估领域具有难以撼动的地位。

模式详细介绍:

反应评估是指受训人员对培训项目的印象如何,包括对讲师和培训科目、设施、方法、内容、自己收获的大小等方面的看法。反应层评估主要是在培训项目结束时,通过问卷调查来收集受训人员对于培训项目的效果和有用性的反应。

这个层次的评估可以作为改进培训内容、培训方式、教学进度等方面的建议或综合评估的参考,但不能作为评估的结果。学习评估是目前最常见、也是最常用到的一种评价方式。它是测量受训人员对原理、技能、态度等培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学习层评估可以采用笔试、实地操作和工作模拟等方法来考查。培训组织者可以通过书面考试、操作测试等方法来了解受训人员在培训前后,知识以及技能的掌握方面有多大程度的提高。

行为的评估指在培训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由受训人员的上级、同事、下属或者客户观察他们的行为在培训前后是否发生变化,是否在工作中运用了培训中学到的知识。

这个层次的评估可以包括受训人员的主观感觉、下属和同事对其培训前后行为变化的对比,以及受训人员本人的自评。这通常需要借助于一系列的评估表来考察受训人员培训后在实际工作中行为的变化,以判断所学知识、技能对实际工作的影响。行为层是考查培训效果的最重要的指标。

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有

cipp评价模式包括四个步骤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

CIPP模式是由美国著名教育评价专家斯塔弗尔比姆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提出的。

当时联邦政府要求凡接受《美国初等与中等教育法案》资助的项目都必须接受评价。但是当时盛行的目标模式并不适合评价ESEA所资助的有关方案。

斯塔弗尔比姆提出应建立一种超越目标模式的新的评价模式。

这种模式应能提供整体的、全面的信息,以帮助方案目标的确定、研究计划的修订、方案的实施以及方案实施结果的考核。

有以下主要模式:

1、目标评价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根据课程的目标来进行评价,看学生是否达到了这些目标。

2、过程评价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学习策略、学习态度等。

3、结果评价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包括学习成绩、学习成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