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这一方针是在 ( ) 中提出的-长期共存互相什么
“长时间共存、相互监督”是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报告提出来的。指人民革命的成功后,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实行的在长时间共存中相互监督的方针。
具体内容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太长期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终究获得了决定性的成功。这时候,为了适应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任务,把国内的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就必须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实行这一制度,对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展开社会主义改造运动,进行大范围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增进统一阵线的发展,都是有重要意义的。
在这个新的历史条件下,应当确立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的领导地位,同时又必须允许各民主党派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里明确规定这个原则。“长时间共存、相互监督”的方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对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具有重要的指点意义。
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
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简称“十六字方针”,是中国共产党处理与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关系的基本方针。
“长期共存”指中国共产党同一切致力于团结人民从事社会主义事业并得到人民信任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长期合作,共同奋斗;“互相监督”指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法律的范围内互相批评,互相帮助。
“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指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之间披肝沥胆,以诚相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以国家之兴为共荣,以国家之衰为共辱,同心同德,协力奋斗。
多党合作制度的特点
1、多党合作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这种制度是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长期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民主党派在革命斗争实践中逐步接受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以1948年响应中国共产党发出的“五一口号”为标志,各民主派、无党派民主人士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揭开了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和政党制度建设的新篇章。
2、多党合作有共同的政治基础
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奋斗精神不断激励和感召着各民主党派,他们忠心拥护共产党的领导,自觉追随共产党的奋斗历程,自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各自的政治纲领,写入了各自章程,从而形成了多党合作的共同理想和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大数据处理内容。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原文链接:https://edu.h3e.cn/edu/133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