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为什么要换位置呢-考试为什么要换位

考试要换位,是由于这样可以更全面地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在学习过程当中,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思惟方式和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都是不同的,如果让每一个学生都依照自己的思路进行解答,可能会致使答案的不完全和不准确。因此,在考试时,让学生换位思考,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理解和解答问题,这样能够更好地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得到更加全面、准确的答案。

案例八 她们为什么换座位

案例八她们为什么换座位

背景材料

一天晚上,英语老师临时通知让班主任到班上监考,张老师急忙赶到班里。发完试卷,却发现大王和小王换了座位,心想:一定是有什么目的才这么做的。于是一气之下便走过去问小王:“你为什么要换座位?”她满不在乎地说:“因为我怕冷。”张老师一听更生气了。大声说:“早不换晚不换,为什么偏赶上考试换呢?”她看着张老师没说话,僵持了一会儿。张老师发现同学们都在看着她们,便示意小王坐下。“没什么事了”张老师又笑着对同学们说,“抓紧时间答题吧。”

案例思考题

1、你认为张老师将怎样处理这件事?

A、考试后留下全班同学训话B、留下换位的同学私下解决

C、让大家对此事谈认识 D、其他

2、一般情况下,考试前学生的座位都是事先安排好的,但也有学生不顾考场纪律,临时换位以求考个好成绩的偶发事件。如果你是老师,面对这样的考场风波,你会怎么处理?

案例分析

下课的铃声响了,张老师收好试卷后说:“今天给大家留一道题:请你们分析一下大王和小王换座位的原因,并说一说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处理这件事情?明天放学前交给我。”

第二天下班前,班长把同学们的日记本交给了张老师。晚上,张老师仔细地翻阅着,全班四十九名同学有三分之二认为换座位与考试有关,在处理方法上,大多数同学主张课下谈话,也有主张当场批评,让她们换过来等等。此外,涉及换位的三位同学也写出了她们换位的真实目的。原来小李英语不好,大王英语好,她想借大王的光,便让小王与大王换了座位,没想到是班主任监考。她们都承认了错误,并对这种行为进行了自我剖析,决心改掉这种不良行为, 一定努力学习。第三天晚自习时,张老师趁势打铁,对原因分析和同学们提的处理方案进行讲评。张老师首先赞扬了大多数同学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处理方案设计的合理性,肯定了换位同学敢于承认错误、勇于说真话的精神。

接着是分组讨论评价老师对这件事采取的态度。讨论十分热烈,有的说开始时老师态度不好,后来做得对,还有一些别的说法。还没有等张老师表态,一些同学开始举手向张老师提问题了。

生问:您认为在当时的场合去问小王合适吗?

师答:不合适。当我发现她们换位时,心里想着她们一定有什么目的,越这样想越生气,一怒之下就问了小王。当我发现大家都看着我们时,我立刻意识到:我不应该在这个场合处理这件事,所以我笑着让大家认真答题,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我觉得主要是自己遇事不够沉着冷静,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偶发事件不够慎重细致,即不能根据事件的不同性质,当事者的不同个性,适时、适地、适人地对待,太急于求成了。

生问:您为什么会想到给我们留题呢?

师答:表面上我笑了,但内心一直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终于想出了一个我认为两全其美的办法,即利用留题的方法,使大家通过这一件偶发之事得到启示,又给当事人(我和换位的同学)一次反躬自省的机会,等一等,看一看,想一想,让当事人的思想转个弯后再下坡,所以我留了这样一道题。

生问:如果小王她们不写出真实的原因,您怎么办?

师答:这也是可能的。尤其是当时小王已经说了因为冷才换的,这种留题讲评的办法,不仅使师生能理智地思考,也给解决问题以缓冲的时间。如果她们不说出真实原因,我想事后我会认真地进行一番调查,了解事件的全过程。以便对该事件有一个完整的思路和清醒的判断,同时对掌握的有关情况进一步分析和研究,弄清事件属于什么类别,然后找她们谈话,要心平气和、推心置腹、通情达理,以求在沟通和融洽的气氛中“润物细无声”。也可以来个“冷处理”。好办法总会有的。

下自习的铃声响了,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讨论结束了。

这是一起完整记录考场换位事件处理全过程的案例,整个事件张老师处理得游刃有余,读后使人有一种余音绕梁之感,细细品味,感触颇多。

首先,张老师在处理这起偶发事件时善于及时控制自己的情绪。张老师对考试换位作出性质判断之后,一气之下当众质问学生,形成师生僵持局面,发展下去必定难以收场,然而张老师发现全班学生注视的目光,察觉到自己的态度和选择的场合有误,立即把握住自己的情绪,结果是柳暗花明,不仅使换位者主动承认了错误,而且也提高了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其次,张老师在处理这起偶发事件时充分发扬了学生的主体参与精神。张老师没有苦思冥想自己如何去解决偶发事件,而是发动学生对事件进行评析,并提出解决办法,其良苦用心就在于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动学生自己教育自己。

最后,张老师在处理这起偶发事件时有效利用了教育民主的思想。张老师讲评后,本来已经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然而他却没有就此罢休,而是进一步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做法进行评价,并因势利导回答了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问题提得好,足以看出学生有较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张老师答得更好,这其中充分体现了教师的自律精神,这无疑为学生自我教育提供了人格示范,同时也体现了张老师的教育民主思想和教育机智,进一步深化了教育效果。

本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一名优秀教师光凭着良好的愿望、朴素的感情和恨铁不成钢的强烈责任感是不够的,面对学生的缺点错误,一定要掌握批评的分寸,讲究方法和策略,有时“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方法要比色厉内荏的挖苦责骂效果好得多。

换位思维

任何一类考试都讲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于初级会计考试也是同样的道理。时代是出题人,我们是做题人,每一年的初级会计试卷都会根据最新政策进行及时调整。因此想要答出满意的试卷,就要符合时代要求,即了解出题人的心理,懂得换位思考。很多考生备考一直盲目刷题,却很少看到出题人的出题意图。每一类题型要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设置题干。因此备考一定要有自己的思维,换位思考对于备战初级的每一位考生都是至关重要的。

系统思维

先谋全局,再谋一域。备考初级会计考试,我们首选要对整体的试卷布局做到心里有数。要有一个整体系统的思维进行备考,每一个科目考查的内容有哪些,题目一般以怎样的形式出现,因此不建议裸考,谋定而后动才能取得最佳效果。比如初级会计实务一科一般以计算题形式进行考查,经济法基础以记忆内容为主,且两科题型分类大致包含判断、单选、多选、不定项选择,同时都是客观题(参照历年经验)。如果不具备系统思维就很难准确把握出题方向,备考不精准,势必影响高质量发挥。

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对于做任何一件事来说都是必须品。一个人无论做什么都需要有逻辑会思考,做题时一定要有逻辑,会圈圈点点,标记好各个类型题,善于分类,会分类,而标注也仅是形式,理解才是标注的实质。比如这一类型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常常以哪几种问法出现,常考的出题陷阱是什么,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其实在应试过程中要巧用机答系统,对已经做完但不确定以及没有作答题目进行区别标注,这些都是逻辑思维的体现。备考切不可泛泛而谈,流于形式,一定要理解。

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对初级会计实务一科特别适用,因为题目涉及大量计算,而经济法基础一科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通过一个题目可以延伸到同类其他题目,以及其可以拓展的题目类型,从一个知识点可以想到其他相关联知识点可能考查的内容,博闻强记,多看多思才能使得自己的大脑充分利用,得到发挥。提高试题的辨识度,初级备考讲究灵活掌握,只有具备发散思维才能通过初级会计考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人。

更多初级会计职称考试资讯、备考方法、每日习题等,小编都会及时进行更新,请大家持续关注起来,祝愿各位考生们顺利通过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