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侯是什么-文候是什么职位

文候是古代官职,西周时期最高官职称为“三公”,其中文、武、年龄为三大大夫,而文侯则是其中之一。文侯也称“六卿”之一,位在中朝之上,掌握朝廷的大权。文侯也是楚国的国君,在战国时期被称为“公子文侯”。

文侯是谁

通常说的文侯是指魏文侯,有文侯守信的典故,

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了,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译文:

魏文侯与管理森林的一个小官约好了去打猎。这天,魏文侯与文武百官开怀畅饮,天又下起雨来,文侯准备去赴约。左右官员们说:"今天您喝了酒,天又下雨,您还要去吗"文侯说:"我与小官约好了去打猎啊,虽然这里有乐子,哪能不去赴约会呢"文侯于是前往,亲自停止了酒宴。

文侯以吴起善用兵连平尽能得士心翻译

晋文公是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

晋文公姬姓(公元前697年-公元前628年),名重耳,晋献公之子。《左传》记载他在做公子的时候遇到内乱逃到国外,在列国流亡十九年,而后在秦穆公的帮助下杀回晋国做了晋国的国君,是为晋文公。

晋文公公元前636年至前628年在位,晋献公之子,母亲为狐姬。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也是上古五霸之一,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

晋文公初为公子,谦虚而好学,善于结交有才能的人。骊姬之乱时被迫流亡在外十九年,前636年春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回晋杀晋怀公而立。晋文公在位期间任用狐偃、先轸、赵衰、贾佗、魏犨等人实行通商宽农、明贤良、赏功劳等政策,作三军六卿,使晋国国力大增。

对外联合秦国和齐国伐曹攻卫、救宋服郑,平定周室子带之乱,受到周天子赏赐。 公元前632年于城濮大败楚军,并召集齐、宋等国于践土会盟,成为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

扩展资料

晋文公的政治举措:

1、推举贤良,任用有才能的人:封狐偃为相、先轸为帅;让赵衰、胥臣、栾枝、冀缺等人辅佐他治理国家;让郤溱、霍伯带领军队;让贾佗、阳子制作礼仪;让魏犨、荀伯抵御北方的戎族。制定官员规章,按法办事,确立名分,培育美德。

2、减免赋税,布施恩惠,舍弃禁令,分财给寡少的人,救济贫困,资助没有财产的人。减轻关税,修治道路,便利通商,宽免农民的劳役。鼓励发展农业,提倡互相帮助,节省费用来使资财充足。在生产上,号召改进工具,施惠百姓,奖励垦殖;在贸易方面,降低税收,积极争取邻商入晋。

3、在军事上晋文公先是诛杀王子带以勤王,执政九年间先后伐曹、攻卫、败楚、救宋、服郑、威秦,于前632年在践土会盟,奠定了其春秋霸主的地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晋文公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晋文公:善听的大智慧《左传》表达的古代智慧

文侯以吴起善用兵连平尽能得士心翻译为:魏文侯因为吴起善于用兵,连续打胜仗,很能得到军士的拥护。

文侯以吴起善用兵连平尽能得士心这句话出自《史记·卷六十五·吴起列传》,详细来说,这里的文侯指的是魏文侯,名魏斯,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建立者,也是魏国初期政策的制定者。吴起是指战国时期的军事家吴起,曾任鲁国将军、魏国大将、楚国丞相等职位,军事家孙子与吴起并称。

连平指的是连续的平静,没有战争的状态,也可以理解为吴起连续的打胜仗。尽能指的是完全能够,士心可以理解为士卒的心意、军士们的心。这段话是对吴起在军事上的评价和肯定,也是对他在战争中的能力和人心的掌控的一种描述。

吴起在军事上有着卓越的才能和丰富的经验,他曾经在鲁国担任将军时大破齐军,在魏国任职时把秦国打得大败,并且在此期间还写出了《吴子兵法》这部兵书,这可以说是对吴起军事生涯的一个很好的总结。

另一方面,这段话也强调了吴起在人心掌控上的能力。他能够得到士卒的拥护和忠诚,这可以说是对他领导能力的最好体现。这种人心掌控的能力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长期的积累和不断的努力。

吴起在鲁国将军任上时的卓越表现:

1、大破齐军。吴起担任鲁国将军时,以弱鲁击败了当时强大的齐国,这一战充分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和指挥能力。

2、攻占秦国黄河西岸。吴起曾率领魏武卒攻下了函谷关,进入了关中,并夺取了秦国黄河西岸的五百多里土地,将秦国压缩到了华山以西的狭长地带。这一战显示了他对作战策略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3、助力鲁国强盛。吴起在鲁国将军任上,不仅有以上述战绩,还为鲁国带来了强盛的局面,打赢了无数战斗,扩大了鲁国的疆域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