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体风格什么和商榷有关-语体风格什么和商榷
![语体风格什么和商榷有关-语体风格什么和商榷](https://edu.h3e.cn/img/语体风格什么和商榷有关-语体风格什么和商榷.png)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需要进行商议和讨论来肯定正确的语体风格。语体风格是指语言在情势、内容和用处等方面的表现方式,包括正式语体、口语语体、书面语体等。商议是指对某个问题或观点进行讨论和研究,以便得出更公道的结论。因此,肯定正确的语体风格需要进行详细的商议和讨论,以确保语言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商量和商榷的区别
在使用时,不考虑词语的语体色彩,是 造成“商榷”与“商量”混淆误用的主要原 因。看例句:
这件事情你最好再和父母商榷一下,不 要随便做出决定。
“商量”、“商榷”都有交换意见、商讨研 究之义。
区别在于,“商量”多指一般问题, 常用于口语,可作叠语“商量商量”;“商榷”
是文言词,多指学术问题或其他需要慎重研 究的大问题,常用于书面语,包含一种尊敬、 客气的色彩。在例句的语境中用“商榷”是 不合适的,应改为“商量”。
另外还需要注意“协商”一词的用法。“协 商”的意思是共同商量以便取得一致的意见, 语气要比“商量”更庄重一些,一般用于比 较大的事情或社会性、国际性的问题。
语体色彩指词义中所反映的词的语体倾向、特征、烙印。它是由词经常出现的语体久而久之赋予的。 语体色彩是指某个领域里使用的语言的特点。从词汇分类来分,语体一般情况下分为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两大类,书面语体可以进一步再分为文艺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公文语体。同样的,词的语体色彩也可以做出相应的区分。如“哥们”“溜达”具有口语语体色彩;“造诣”“苍穹”具有书面语体色彩;“旖旎”“摇曳”带有文艺语体色彩;“法人”“井喷”带有科技语体色彩;“体制”“改革”具有政论语体色彩;“此致”“为荷”等含有公文语体色彩。常用于书面语写作,用于学术性、政治性的演讲文的,这种词有书面语色彩,比如嗜好、嶙峋、联袂等;常用于日常生活的谈话中的词,就带有口语色彩,比如小气、礼数、邋遢等。既用于书面语也用于口语的词,就通用词,词汇中大部分都属于通用词。不同语体色彩的词一般情况下被应用于相应的语体中,否则,语体色彩也不会形成,但是这并不是绝对的,有时为了某种特殊的表达需要偶尔也会跨语体用词。有些词语它们的意义相同,但适用的场合不同,所起的作用不同,这种语言风格上的差异,叫做词的语体色彩。词的语体色彩总的可以分做“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两种。口头语体用词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平易朴素;书面语体用词庄重典雅,讲究分寸。有些专用词语只适用于某一类文体。如果不注意词语的语体色彩,用得不合适,就会使人感到很不协调。
例如,“惠赠”“赠送”,前者是对别人的赠与的一种客气的说法,后者则是彼此赠与的一般的说法,虽然二者均有“赠与”意思,但语体色彩不同,前者书面语体色彩浓,后者口头语体色彩浓;又如,“启程”“动身”意思相同,但前者书面语体色彩浓,后者是口头语体色彩浓;再如,“商量”“商榷”,前者口头语体色彩浓,后者书面语体色彩浓。这一类词语,如果不分清语体,随意使用,就会不协调,影响表情达意的效果。再如,有个学生给一位老人写了这样一张便条:“余爷爷:惊悉阁下病了,父亲让我登门造访,未能见面。现馈赠鲜花一束,祝早日康复!”(有四个词出现了语体错误:
①“惊悉”应改为“获悉”;②“造访”应改为“探望”;③“阁下”应改为“您老”;④“馈赠”应改为“敬送”。)在运用词语时,选用什么样的语体色彩的词才恰当呢?首先,要看文章的体裁和具体内容。议论文,语体比较庄重、谨严,应多用书面语;记叙性的文章,语体比较生动活泼,就可适当运用口语词。例如:孟子是“亚圣”,从学问渊源上讲,他也算是孔子的嫡传,这正统地位,连唐代韩愈都不敢有任何微辞。(“嫡传”“微辞”都是书面语,用在这里显得庄重。)其次,要看场合。例如,外交场合往往谈及国家和民族的重大事项,要讲究礼仪,所以,语言往往比较庄重典雅,常用“会见”“接见”“谒见”“拜见”等。总之,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各有特色,各有所宜,又密切联系。口头语体是书面语体的源头,书面语体是口头语体的升华;口头语体给书面语体注入新鲜的血液,书面语体为口头语体架起规范的骨骼。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增强了语体的功能,促进了语言的发展。词语的语体色彩,有时为了追求某种特定的表达效果也可以活用,即庄词谐用,谐词庄用,这是属修辞方面的问题了。
口语就是人们在口头交际中使用的有声语言。书面语这个概念可以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1)从狭义上说,书面语就是文字记录下来的口语,但是这种记录不是“实录”,而是有所选择和加工,是比真实的口语精确、严密和规范的语言形式。
(2)从广义上说,凡是用文字记录下来的,表现为书面形式的语言和言语作品都叫书面语。口语形式灵活,书面语规范严谨。口语词语通俗活泼,文艺作品使用带有口语色彩的词语要多一些;理论文章、公文使用带有书面语色彩的词语要多一些。例如:那只粗糙的手再也顾不得悠闲地捋下巴上的那撮白胡子了,转而一个劲地摸着赤脚片儿。(路遥《人生》)这个句子富有口语色彩,“赤脚片儿”是典型的口语词,通俗易懂,生动活泼,非常富有生活气息。各界的人不经邀约,不凭通知,各自跑来瞻仰鲁迅先生的遗容,表示钦敬和志愿追随的心情。(叶圣陶《相濡以沫》)句中的“邀约”、“瞻仰”、“遗容”、“钦敬”、“追随”等书面词语,渲染出了鲁迅先生逝世时庄严肃穆的氛围,表达了各界人士对鲁迅先生的深切悼念和敬仰爱戴的深厚情感。
根据语体学,语体可以分为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 口头语体,也叫谈话语体。主要包括:平时的谈话,不加修饰的谈话记录稿,文学作品里的人物对话等。 书面语体,主要包括:文艺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公文语体等。 一般说来,汉语的多数词语,大都既可以用在口语语体中,也可以用在书面语体中。但是,确实也有一批词语,有的经常出现或只能出现在口头语体中,有的则经常出现或只能出现在书面语体中。因此,就凝聚积淀成口头词语与书面词语这样一对同义词语。 经常出现或只能出现在口头语体中的词语,就是口头词语;经常出现或只能出现在书面语体中的词语,就是书面词语。如:“妈(妈)”是口头词,“母亲”是书面词。这两个词语虽然所指称的对象是一样的。但在不同的语体或语境中是不能互相取代,有其各自不同的修辞功用的。例如: ① 宝儿坐在身边吃茴香豆,瞪着一双小黑眼睛想了一刻,便说:“妈!爹卖馄饨,我长大了也卖馄饨······” 鲁迅《明天》 ②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 鲁迅《故乡》 可见,口头词语与书面词语虽然相互是等义的,但各有不同修辞功用,各有不同语体或语境的适应性,形成不同的语体色彩。因此,在词语修辞中是我们应该考虑、斟酌和恰当选择的同义形式(手段)之一。因为在汉语里,口头词语与书面词语经常构成成对的同义词。例如: 口头词语 书面词语 口头词语 书面词语 聊天 谈话 穷 贫穷 小气 吝啬 看 观看 害怕 畏惧 慢 缓慢 丢失 遗失 住 居住 吓唬 恐吓 软 柔软 生气 愤怒 唱 歌唱 拿手 擅长 冷 寒冷 吵架 口角 读 阅读 爸爸 父亲 头儿 领导 话匣子 收音机 热 炎热 夜晚 夜幕 站 站立 老百姓 人民 快 快速 惦记 想念 书 书本 高兴 愉快 学 学习 褂子 上衣 走 行走 多会儿 什么时候时候 硬 坚硬硬 比较而言,在汉语的固定短语里,成语、专名短语、术语短语具有较明显的书面色彩,歇后语、惯用语、谚语等则具有较明显的口语色彩。[请同学举例]此外,外交辞令多是书面词语。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大数据处理内容。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原文链接:https://edu.h3e.cn/edu/134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