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漯河有什么部队驻地-河南漯河有什么部队

河南省漯河市有以下部队:
1、 第27团体军;
2、 漯河坦克学院;
3、 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漯河市某部。
漯河受降路的来历
漯河受降路的来历如下:
受降路----河南省漯河市市中心的一条街道,该路由日本人战败后修建并被命名为受降路,前身名叫竹木街,全世界仅此一条。
2014年清明期间,一份日本投降书的电子版开始在微信、微博上疯传,日本投降的历史再次成为坊间热议的焦点。
历史由来
抗战胜利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通过电台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派出全权代表向中、美、英、苏四国投降签字。蒋介石将全国划分为14个受降区,命令日军集结指定地点,委任他的亲信大员为受降官,前往受降。
增设漯河受降区
河南省属国民党第五战区管辖,由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刘峙接受日军投降。但就在刘峙以受降官的身份集结部队,筹划受降事宜时,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忽然向蒋介石提出,他要率部到郑州处理受降事宜,并且快速集结部队到了郑州,蒋介石只能临时又将漯河增设为受降区。
“这应该与漯河的特殊地理位置有关”,漯河是日本侵华部队第115师团司令部所在地,常驻日军中将一名、少将五名。西南方向的南阳、方城等地,南面的信阳、驻马店等地,东面的周口,北面的许昌、郑州等地日军,均由此地日军管辖。
受降筑路
受降仪式结束后,驻漯侵华日军分别在滨河路、张公路(今民主路),日军军需仓库、竹木街日军兵营,向受降的中国军队缴械并办理军需物资的清点移交手续。
在日军等待遣返回国期间,中国军队负责人命令他们将竹木街西段,由寨内通向煤市街(现今的公安街)的小土路,加宽取直整修,又运来碎砖烂瓦加以铺垫,筑成宽8米、长约700米的大道。
1945年12月上旬,作为铭刻漯河市人民见证抗战胜利的“受降亭”“受降碑”落成于漯河火车站花园内。与此同时,竹木街也更名为“受降路”。漯河是全国抗战胜利后当即勒石建亭予以纪念的唯一受降点,而受降路亦是独一无二。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大数据处理内容。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原文链接:https://edu.h3e.cn/edu/135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