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b类型考什么内容-申论b类型考什么

申论B型考试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公务员面试,通经常使用于考察候选人的逻辑思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 常识与政策:测试候选人对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的了解程度和理解能力。

2、 论述题:要求考生对给定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给出有力的理由支持。

3、 案例分析:测试候选人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对案例背景的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4、 应变能力:测试候选人面对压力和挑战时,能够冷静思考并迅速作出决策的能力。

5. 语言表达能力:测试候选人能否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申论B型考试主要考核考生的理论素养、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需要考生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和较强的应变能力。

申论b类是什么意思

B类申论考试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申论是一门公务员考试科目,那么申论这门考试科目跟我们从小学就开始考语文、数学、英语这类的考试科目有什么区别

区别就在于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测查应考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也就是说申论一门能力考试,它按照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的不同要求,设置两类试卷。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试卷更加侧重于考察综合分析能力,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试卷更加侧重于考察贯彻执行能力。

申论上常见的写作问题有:

1、结构编排不合理,行文层次的划分、衔接缺少紧凑性;

2、没有深入理解申论的本质属性--模拟行政,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够妥当,且行文缺少理论支撑;

3、语言表达不能够凸显行政文化严谨、规范的基本要求,偏于一般性的评论等等。

要求:

1、严格按申论要求的特点进行构思,根据行文者身份及行文对象进行布局,注意结构的完整性,一般用总分结构,突出重点部分,开头结尾做好设计。

2、对给定资料所反映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对问题进行分类:(1)分清主要问题和次要问题;(2)分清有关联的问题和无关联的问题(有无关联当然是指跟“问题”有无关联);(3)哪些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3、原因分析,应当弄清其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且弄清所有有关联的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

4、注意文字的连贯性,巧用关联词和承接、连接词。(而且、反而、从而、进而、继而、既而、然而、因而、不但而且,不仅也,最终、于是、尽管

5、注意字数不得超出规定。

以往的命题作文只是要求考生根据给定的题目展开写作,侧重于考核考生的文字功底和写作水平,考生的答卷也只能反映其“纸上谈兵”的能力,而难以体现考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而申论测试不仅可以考核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还可以考核考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现实针对性,其难度大于命题作文。

省考b类主要考察的内容包括:行政能力测试、申论、面试三个部分。

一、详细内容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测查与公务员职业密切相关的、适合通过客观化纸笔测验方式进行考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申论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

二、A类和B类的区别

1、从待遇方面区别

待遇是根据所做的工作、具体的就业单位,而不是根据职务。二者的差距不大。

2、从考试方面区别

(1)报考A类职位的考生笔试公共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A)和《申论》两科。B类职位多在专业领域和基层一线,对考生的执行、实施和业务操作能力要求较高。

(2)报考B类职位的考生笔试公共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B)一科。B类职位多在专业领域和基层一线,对考生的执行、实施和业务操作能力要求较高。

公务员的基本要求及如何选择类别备考

一、公务员的基本要求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应届毕业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非在职)年龄可放宽到40周岁以下;

3、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具有良好的品行;

5、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

6、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

7、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

8、具备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二、如何选择类别备考

1、根据学历和年龄

一般来说,本科及以上学历可以选择A类或B类,大专及以上学历可以选择C类。年龄一般都在18-35周岁之间。

2、根据职业规划

如果你想进入中央部委机关、省级机关或市直机关工作,可以选择A类或B类;如果你想在乡镇级机关及以下单位工作,可以选择C类。

3、根据实际情况

各类别的考试难度和竞争程度不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