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工业革命分别是什么-革命分别是什么

对不起,我没法理解您的问题。请问您能否提供更多的上下文或信息?谢谢!
近一的世纪以来, 我国先后发生哪三次伟大革命
中国经历的三次伟大革命是:
1、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
1911年夏天,湘、鄂、粤、川等省爆发保路运动,运动在四川省尤其激烈。
9月25日,荣县独立,成为全中国第一个脱离清王朝的政权。把保路运动推向高潮。
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汉阳、汉口的革命党人分别于10月11日夜、10月12日攻占汉阳和汉口。
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武昌起义胜利后短短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十五个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宣布独立 。
1912年2月12日,清朝发布退位诏书。至此,2132年的帝制历史告终结。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了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3、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之一。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方针、总政策,是强国之路,是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改革,即对内改革,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自觉地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之间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更好地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开放,即对外开放,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符合当今时代的特征和世界发展的大势,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扩展资料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它带来的直接后果至少有两个:
第一,它使中国的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中国封建社会本来有个头,那就是皇帝。他是大权独揽的绝对权威,是反动统治秩序赖以保持稳定的重心。辛亥革命突然把这个头砍掉了,整个反动统治就乱了套。
这以后,从北洋军阀到南京政府,像走马灯似的一个接着一个登场,但始终不能建立起一个统一的稳定的统治秩序。辛亥革命在这里所起的巨大作用是无法抹杀的,它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为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开辟了道路。
第二,它使中国人民在思想上获得一次大解放。皇帝在过去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如今都可以打倒,那么,什么陈腐的东西都打破。
思想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汹涌澎湃的思想解放潮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尽管辛亥革命后,政治形势还十分险恶,但人们已开始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袁世凯在清王朝崩溃之局已成的情况下,表示“矢忠”共和,并且当了“民国总统”,但他的目的却是为了借革命之手取清朝皇帝而代之。一旦他自以为站稳了脚跟,便立刻宣布取消共和,恢复君主专制制度,自己做起皇帝来。
但历史不会倒转,袁世凯的称帝很快在全国人民反对下失败了。革命所带来的已经发生了的变化,任谁也无法再把它全部抹杀掉。
当然,辛亥革命取得的成功毕竟有限。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在中国的统治实在根深蒂固,并不是一两次冲击就能推倒的。辛亥革命没有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孙中山期盼的“共和”受到挫折,人民的悲惨境遇依然如故。
1921年以后,中国共产党继承孙中山未竟的事业,又向前迈进,领导中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的旗帜下进行了长期的不屈不挠的革命斗争,终于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响亮地宣告“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才是真正的人民共和国。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文化>>回顾历史性巨变中国是怎样走向共和的?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领袖人物纪念馆>>龚育之:三次巨变和邓小平理论的历史由来
参考资料来源:万方数据——首页 > 期刊首页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1998年6期 > 三次历史性巨变与两次飞跃
中国革命史分为五个时期分别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和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和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救亡运动、全民族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
一、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
民主革命领导者是资产阶级或无产阶级,参与者包括农民、知识分子、手工业者,工人阶级。革命的对象是封建主义君主专制或是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革命的任务是推翻其压制资产阶级自由贸易的旧的生产关系。革命的目的是建立新的生产关系。
二、五四运动和国民革命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又称“五四风雷”。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对帝国主义、北洋军阀的战争。
三、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救亡运动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阶段。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地把党的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入农村,在农村建立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武装和工农政权,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各地工人、学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纷纷举行罢工、罢课,向国民党政府请愿和示威游行,反对不抵抗政策。一二八事变后,上海工人、农民、学生积极支援十九路军抵抗日本侵略军。
四、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简称抗战,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五、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解放战争,亦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是1946年6月至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是一场事关中国前途命运的决战。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了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大数据处理内容。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原文链接:https://edu.h3e.cn/edu/141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