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社工算什么编制人员-考上社工算什么编制

社会工作算是一种职业,其工作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群解决问题、提供支持和资源等。在一些地区或组织中,社会工作者可能会取得特定的职位和待遇,但其实不一定具有“编制”这一概念。

编制通常指的是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或其他组织内人员的录用性质和管理方式,和相应的福利待遇和职业发展机会。在中国的一些地方,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内的工作人员可能被称为“公务员”,而他们所在的单位则被称为“编制内”。

因此,社会工作者虽然在某些情况下可能被纳入编制内,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只是被雇佣为社会工作的专业人员,从事社会服务工作。

社工是什么编制

社工不是正式编制。社工并不属于事业编制,不享受事业编制的待遇,属于合同制。

社工即社会工作者,指的是在相关领域从事专享社会服务的工作人员或技术人员,这些领域包括有: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医疗卫生等;想要拿到社会工作者的证书,通常也需要经过一系列考核程序,即笔试、面试、体检和考察。社会工作者一般会和有关单位签订聘用合同,常见的就是5年制。

社会工作者的福利待遇,取决于工作单位和所在区域的经济水平。

社会工作者的职责包括:

1、全面做好社工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工作;

2、组织职工开展社工培训和职业考试;

3、负责组织和管理志愿者共同做好社会工作;

4、负责对有需求的(包括周边社区)人员开展个案小组工作;

5、负责资料的收集记录整理分析评估工作,并对特殊的个案进行回访;

6、负责积极组织开展有益于儿童健康成长的各类活动;

7、负责与国内社会工作开展较好城市地区的交流合作;

8、负责组织和指导各社会工作小组开展工作;

9、协助相关科室完成合作项目;

10、负责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社区工作者属于街镇社区工作者服务站聘用的工作人员,不属于公务员编制也不属于事业编制。

社区工作者,是指经过一定选拔程序被各街镇社区工作者服务站录用的,并在以自然居住小区为基本服务区域,为居住在小区内的各类人群提供各类公共服务(协同治理)与其他公益服务的专职工作人员。

社会工作是在一定的社会福利制度框架下,根据专业价值观念、运用专业方法帮助有困难的人或群体走出困境的职业性的活动。而社会工作者就是指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劳动保障、残障康复、优抚安置、医疗卫生、青少年服务、司法矫治等社会服务机构中,从事专门性社会服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扩展资料

每个地区社工站的工作时间一般都是根据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来弹性设置,以方便居民为主。一般是设置正常的上下班时间外加值班制度,通常一天正常办公时间不少于8小时每周不少于40小时,值班时间则每个地区或者每个社工站都略有区别。很多地区的社工值班都是义务的。

《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规定,社区工作者的工资由基本工资、职务年限补贴、奖金和其他待遇四部分组成。

基本工资分三档,正职每月720元,副职每月640元,一般工作者每月590元。职务年限补贴也分每月960元、845元和740元不等。奖金按每人每年3600元的标准核定总额。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社区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