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有哪些-隋唐吸取印度什么等

隋唐时期,中国从印度吸收了佛教、音乐、舞蹈、天文学和数学等。其中,佛教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了中国文化的组成部份。同时,音乐、舞蹈、天文学和数学等也在中国得到发展和完善,并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唐僧西天取的什么经
唐僧西天取的什么经
通常呢,佛教的经典,可以分为三大类,即——经、律、论。
经,一般指释迦牟尼佛所讲,或者由某个大菩萨所讲、经由佛认可的内容。比如《金刚经》、《楞严经》、《心经》,就都是经。
律,记录佛陀所制定的戒律,以及制定戒律的原因;
论,是历代高僧对佛经的解释,或者对某个佛学观点的系统哲学论述。比如常见的《大乘起信论》、《中论》、《菩提道次第广论》等。
经、律、论,合称“三藏”。三藏经典十分浩瀚。在佛教中,如果某个僧人把经、律、论都搞精通了,那就非常厉害了,就被称作“三藏法师”。唐僧又名唐三藏。
从汉末开始,佛教已经传入中国,到唐代已有几百年,但是当时传入的经典并不完整,翻译家的水平也参差不齐。所以隋唐时期中国佛教思想界十分混乱(当然也可以说十分活跃、百家争鸣)。那么,对于一些重要的问题,没有权威统一的答案;宗派之间争辩,不能有定论。
而玄奘法师很想知道正确答案到底是什么。既然在中国得不到答案,那就只好去印度看标准答案了。这就是他西天取经的原因。
当时印度的佛学界,正是唯识宗思想的天下。所以唐玄奘去印度取经,主要取的就是唯识宗的经典。而他回国之后,翻译的经典,也主要以唯识宗的经典为主。比如《瑜伽师地论》,还有《唯识三十颂》、《成唯识论》等等。
西游记中唐僧到西天取经取的是什么经
乌巢禅师教授给唐僧的《多心经》,就是唐僧为自己取到的真经。乌巢禅师告诉唐僧“ 若遇魔瘴之处,但念此经,自无伤害 ”。后来的经历证明这是真的,唐僧和孙悟空在路上多次提到这篇《多心经》,唐僧也凭借它多次“无伤害”。
唐僧西天取经取的是什么经?
大乘佛法
唐三藏去西天取什么经文
在 长安和洛阳两地,玄奘在助手们的帮助下,共译出佛教经论74部,1335卷,每卷万字左右,合计1335万字,占去整个唐代译经总数的一半以上,相当于中国历史上另外三大翻译家译经总数的一倍多,而且在质量上大大超越前人,成为翻译史上的杰出典范。
主要成就:西行取佛经,翻译经论75部,总计1335卷,创作《 大唐西域记》,开创法相宗
代表作品:《大般若经》、《心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
弟子:神昉、嘉尚、普光、窥基等
唐僧去西天取了多少经书
带回657部,翻译了75部,计1335卷。
唐僧西天取经,取的是什么经? 5分
唐僧西天取经,取的是佛经
选择题:中国著名《西游记》中唐僧西天取经的“西天”和“经”分别指什么?
D
唐僧西天取经到底取了多少部经书
唐僧西天取经取了657部经书。
玄奘为探究佛教各紶学说分歧,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前后十七年学遍了当时的大小乘各种学说,共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并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
玄奘及其弟子共译出佛典75部、1335卷。玄奘的译典著作有《大般若经》《心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他西游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等。《西游记》即以其取经事迹为原型。
玄奘被世界人民誉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其爱国及护持佛法的精神和巨大贡献,被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世界和平使者。他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相,不畏生死的精神,西行取佛经,体现了大乘佛法菩萨,渡化众生的真实事迹。他的足迹遍布印度,影响远至日本、韩国以至全世界。他的思想与精神如今已是中国、亚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唐僧去西天取经一共取了哪几种经各多少卷
玄奘这次西行,历经一漆年之久,5万里行程,一三吧个国家,带回了佛教经典5二0箧,陆5漆部。返回长安以后,他刻苦翻译佛经,在二0年间共翻译出一三三5卷。他还将中国的《老子》等书翻译成梵文,传入印度。他被誉为我国古代三大佛经翻译家之一。 详细 《西游记》中的唐僧,是虚幻的佛教人物,不过他经历九九八十一个磨难去西天取经的事情,却有一些事实依据的。唐朝有个叫玄奘的佛教徒,的确去西天取过佛经。 玄奘出家之前姓陈,玄奘是他的法名,又被尊称为三藏法师,所以有人还称他唐三藏。玄奘一三岁时出家,二一岁受大戒。二二岁离开长安到达四川、湖北、河南、山东、河北等地,寻问有学识的和尚,深刻钻研佛教经论。那时国内对佛教经论各有各的评说,翻译过来的佛经,要么晦涩难懂,要么失真走样。玄奘决心去佛教的发祥地印度学习和取经。 唐太宗贞观三年(陆二9年)玄奘从长安起步,路经姑臧(今甘肃武威),再过敦煌,一直向西域进发。在苍茫的戈壁沙漠上行走,没有路标,光有从前走过的马匹、骆驼留下的粪便,或是一堆堆的尸骨。沙漠里不仅没有水,喉咙还渴得发痛,连眼皮也睁不开,甚至浑身焦躁难以忍受。困难不断,但是并未阻挡玄奘前进的步伐。 到了伊吾(今新疆哈密县),高昌国王鞠文泰得知玄奘是个高僧,苦苦相留,可是玄奘决意西行。鞠文泰就派了一些可以吃苦耐劳的人送玄奘到印度。《西游记》里不是说唐僧跟着三个徒弟吗,那些护送玄奘的人虽无神仙般的通天本事,但却有着孙悟空的机敏聪慧、猪八戒的善于驮重和沙和尚的吃苦耐劳。帕米尔高原大雪封山,道路中断,他们被迫在龟兹驻留两个月。在翻越海拔七千多米的腾格里峰时,有几个护送随从被冻死在山上。但是这些都没能使玄奘失去信心,历经多次的艰难险阻,他们最终到了印度。 玄奘先拜戒贤法师为老师,直接研究佛经原文。
5年之后,他游学印度各地,并且演讲佛典,还跟印度学者辩证,讨论佛学理论,名扬全印度。公元 *** 5年,玄奘才回抵长安。 玄奘这次西行,历经一漆年之久,5万里行程,一三吧个国家,带回了佛教经典5二0箧,陆5漆部。就在大慈恩寺翻译这些佛经长达一一年之久,并创立了佛教的一大支派——慈恩宗。 返回长安以后,他刻苦翻译佛经,在二0年间共翻译出一三三5卷。他还将中国的《老子》等书翻译成梵文,传入印度。他被誉为我国古代三大佛经翻译家之一。 玄奘还依据自己的亲身经历,编写了《大唐西域记》一书,其中记载了取经路中各国山川、城邑、物产、风俗,是探讨我国西北地区及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以及中亚等地历史、地理的重要史书。从一9世纪起,已经被英、法、日本学者陆续翻译、注释及出版。 公元陆 *** 年玄奘去世,说当时有一百多万人为他送葬,三万多人给他守墓尽哀。他从印度取回的佛经被储存在专门为其建造的西安大雁塔之
唐僧去西天取回来的是什么经
普渡众生是西行的目的。
篇一2020年安徽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易考点速记:古代文学中的双璧
一、中国文学的双璧:《诗经》、《楚辞》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5篇,又称为“诗三百”。《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是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楚辞》是中国文学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相传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楚辞”的名称,西汉初期已有之,至刘向乃我成集。东汉王逸作章句。原收战国屈原、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辞赋共十六篇。后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十七篇。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是承袭屈赋的形式。
二、乐府双璧:《木兰诗》、《孔雀东南飞》
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和北朝民歌《木兰诗》合称为“乐府双璧”。这两首诗歌都是叙事长诗,以其深刻的社会思想意义和极高的艺术成就,为历代文人所推崇。《木兰诗》又名《木兰辞》,是北朝民歌;《孔雀东南飞》又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汉代古乐府民歌杰作之一,也是现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孔雀东南飞》原为民间歌曲,故事叙述汉末建安年间,讲述了一个名叫刘兰芝的女子与焦仲卿双双殉情而死的悲惨故事。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三、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
《史记》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是中国历第一部贯穿古今的纪传体通史,全书130卷,约52万余字,记载了从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3000年的历史。全书分为五大部分,计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北宋政治家司马光所撰的《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万字,记述了从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23年至公元959年即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总共1362年的历史。
四、清代戏曲双璧:《桃花扇》、《长生殿》
《桃花扇》是清代文学家孔尚任创作的传奇剧本,于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六月完稿,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刊成初版。《桃花扇》所写的是明代末年发生在南京的故事。全剧以侯方域、李香君的悲欢离合为主线,展现了明末南京的社会现实。同时也揭露了弘光政权衰亡的原因,歌颂了对国家忠贞不渝的民族英雄和底层百姓,展现了明朝遗民的亡国之痛。
《长生殿》是清初剧作家洪升创作的传奇(戏剧),共二卷。该剧定稿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全剧共五十出。《长生殿》重点描写了唐朝天宝年间皇帝昏庸、政治腐败给国家带来的巨大灾难,导致王朝几乎覆灭。剧本虽然谴责了唐明皇的穷奢极侈,但同时又表现了对唐明皇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的同情,间接表达了对明皇统治的同情,还寄托了对美好爱情的理想。
五、“古典戏曲双壁”:《西厢记》、《牡丹亭》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简称《西厢记》,又称《王西厢》、《北西厢》)是元代王实甫创作杂剧。全剧叙写了书生张生(名珙字君瑞)与相国小姐崔莺莺在仕女红娘的帮助下,冲破孙飞虎、崔母、郑恒等人的重重阻挠,终成眷属的故事。
《牡丹亭还魂记》(简称《牡丹亭》,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传奇(剧本),刊行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该剧描写了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竟伤情而死,化为魂魄寻找现实中的爱人,人鬼相恋,最后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故事。
篇二2020年安徽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易考点速记:隋唐文化
隋唐五代时期的绘画艺术,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是现存中国最早的山水画。初唐的阎立本擅长人物故事画,代表作有《历代帝王图》和《步辇图》。展子虔在山水画上所达到的成就及其绘画方法,直接开启了唐代画家李思训、李昭道父子金碧山水的先河,因而被后世誉为“唐画之祖”。盛唐的吴道子被称为“画圣”,其代表作是《送子天王图》。吴道子的绘画具有独特风格。其山水画有变革之功,所画人物衣褶飘举,线条遒劲,人称莼菜条描,具有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效果,被誉为“吴带当风”。隋唐时期,敦煌莫高窟壁画盛极一时。
隋唐的书法名家众多,成就突出,在我国书法史有重要地位。
(1)楷书。欧阳询的楷书以《九成宫醴泉铭》最为有名。虞世楠楷书字体匀圆,刚柔相济,传世作品以《孔子庙堂碑》为代表。褚遂良综合各家书法之长,代表作《三藏圣教序》。颜真卿是唐中期成就的书法家,的作品有《颜氏家庙碑》等。柳公权是唐后期的思想家,代表作《玄秘塔碑》。柳公权和颜真卿合称“颜柳”。
(2)草书。以孙过庭、怀素、张旭等最有成就。怀素的草书刚劲有力,《自述贴》是其代表作。张旭其代表作为《古诗四帖》。
唐诗是唐朝文化鼎盛的标志之一。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是“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此外,还有陈子昂也是初唐有名的诗人。在文风上,初唐时期的诗人作品气象万千,雄浑博大,已经从南北朝争相纤构狭小的宫体诗中逐渐走了出来,开辟了新的世界。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和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即是这一时期最杰出的代表。
篇三2020年安徽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易考点速记:刑事案件的三种审判程序
一、普通程序
根据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刑事案件一审普通程序具有以下要求与特点:
1、审判组织:按照普通程序审理的一审刑事案件,应由审判人员组成合议庭审理。具体法条见于《刑事诉讼法》第183条: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由审判员三人或者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共三人或者七人组成合议庭进行;高级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由审判员三人至七人或者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共三人或者七人组成合议庭进行;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由审判员三人至七人组成合议庭进行。
2、审理期限:《刑事诉讼法》第208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比较疑难复杂的案件,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人民法院批准。
二、简易程序
1、审判组织:可以独任审理也可合议审理。刑诉法第216条规定: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对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可以组成合议庭进行审判,也可以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对可能判处的有期徒刑超过三年的,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审判。
2、审理期限:刑诉法第220条规定: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在受理后二十日以内审结;对可能判处的有期徒刑超过三年的,可以延长至一个半月。
三、速裁程序
1、审判组织: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刑诉法第222条规定: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的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案件,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被告人认罪认罚并同意适用速裁程序的,可以适用速裁程序,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
2、审理期限:刑诉法第225条规定:适用速裁程序审理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在受理后十日以内审结;对可能判处的有期徒刑超过一年的,可以延长至十五日。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大数据处理内容。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原文链接:https://edu.h3e.cn/edu/142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