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综合考什么科目内容-行政综合考什么科目

行政综合考试一般包括以下科目:政治、经济、法律、管理学、行政管理理论与方法、公务员制度与政策、公共政策分析等。

行政管理专业考哪些科目?

行政管理专业考的科目如下:

1、必考科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领导科学、西方政治制度、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社会学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公共政策、公务员制度、行政组织理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毕业论文。

2、选考科目

财务管理学、英语(二)、现代管理学、公文写作与处理、政治学概论、机关管理、中国行政史、企业管理概论、普通逻辑、中国文化概论、西方行政学说史、法学概论、行政管理学。

课程体系

《市政学》、《管理学原著》、《行政秘书与公文写作》、《公共组织行为学》、《城市管理学》、《电子政务与办公自动化》、《社会调查统计分析》、《行政法与行政诉讼》、《社会保障制度》、《公共行政原理》。

部分高校按以下专业方向培养:公务员、电子政务、警察管理、行政文秘、金融事务助理、人力资源管理、涉外行政管理、涉外经济事务管理、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公共政策与政府治理。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和公务员考试的区别在哪儿?

事业编考试A类包括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资料分析)、综合知识(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申论三门科目。具体如下:

1、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科目: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资料分析。

2、综合知识科目:包括政治经济学、管理学、法律法规、公共事业管理、计算机基础及应用等知识。

3、申论科目:主要考查考生的基本写作能力及应对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申论作答方式包括通用语言文字、政府公文、新闻、网文、电子邮件等。

事业单位考试时间一般是120分钟,最长的是180分钟。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为客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20分钟,满分100分。事业单位笔试内容为《综合基础知识》,考试时间9:00-11:00,时长120分钟。

事业单位考试总体难度低于公务员。不过具体难不难,撇开个人因素外,要看考试类型。

第一,难度最高的是统考。各地人社部门每年都会组织一到两次的事业单位集中招考,批量招录事业编制人员。由于开考的单位和岗位比较多,宣传力度较大,社会关注度普遍较高,因此报考的人数相对集中,难度比较大。

第二,个别单位单独开考相对容易上岸。除了集中招考,很多单位根据工作需要,也会在人社局全程监督和参与下单独开考,招录事业编制人员。这种形式的招考一般会在人社局和用人单位的官方网站上发布招考公告,几乎没有宣传,关注报考的人相对比较少。而且,单独招考因为存在一定的条件设置,缩小了报考范围,符合条件能够报考的人也不是很多,考试总体难度要低于集中招考。

第三,最容易的是直接面试招考。以上两种考试都需经过笔试、面试两个环节,无形中增加了淘汰率。除了这两种考试,事业单位进入渠道还有一种方式那就是直接面试考核。其基本程序是,先由用人单位按照岗位需要向人社部门和编制部门提出申请,同意后发布招考公告,筛选出符合条件的人选后,直接进入面试环节。

然后面试由人社部门主导,从考官库抽取两到三名考官,加上用人单位一到两名考官,以及人社部门工作人员共同主持面试,达到考试分数后录用。直接面试考核的招考条件一般由用人单位提出,报人社部门审核,因此在招录上会更有针对性,相对来说也最容易。

1、报考层次不同:基层类是指报考层次为县级及以下机关,综合类是指报考层次为设区的市级及以上机关。

2、考试科目不相同:基层类考试科目为《申论》(B卷)和《行政职业能力测验》(B卷),综合类考试科目为《申论》(A卷)、《行政职业能力测验》(A卷)。

3、职务等级不同:

综合管理类公务员:非领导职务分为:巡视员、副巡视员、调研员、副调研员、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等。

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统称为执法员,设7个职级,从高至低为一级执法员至七级执法员。根据工作需要,可在部分职组、职系的七级执法员之下增设助理执法员、见习执法员职级。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内容简介: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含A、B、C卷):

主要测查应考人员从事国家机关工作测查内容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等五个部分。

1、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测查应考人员的语言运用能力,其中包括准确识别、理解和运用字、词语;从语法、语气、语义等方面正确判断句子;概括归纳短文的中心、主旨;合理推断短文隐含的信息;准确理解比较复杂的观点或概念,准确判断和理解短文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等。

2、数量关系:主要测查应考人员对基本数量关系的理解能力、数学运算能力,对数字排列顺序或排列规律的判断识别能力等。

3、判断推理:主要测查应考人员对客观事物及其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其中包括对词语、图形、概念、短文等材料的理解、比较、判断、演绎、归纳、综合等。

4、资料分析:主要测查应考人员对各种形式的统计资料(包括文字、图形和表格等)进行正确理解,分析、计算、比较、处理的能力。

5、常识判断:主要测查应考人员对政治、法律、管理、经济、科技、历史、国情、人文等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