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县都有哪些部队驻地-武功县都有哪些部队
武功县现驻有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某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某部等部队。
深度三国:诸葛亮为什么抛弃征西大将军魏
神奇的军令:“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
诸葛这个神奇的军令,《魏延传》如是记载:秋,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就是这段史料让无数研究者大伤其脑,因为这段话中富含大量的信息,最后一句话最为恐怖:这是要抛弃魏延的节奏啊!
1、重要军事会议为什么不让魏延参加?建兴十二年八月,诸葛亮病重期间,蜀汉军驻扎在前线曹魏境内扶风郡武功县五丈原的军政大员中,官拜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县侯)的魏延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统兵大将,官职仅低于诸葛一人。所谓的征西大将军军衔属于杂号大将军,低于大骠车卫四大帅,高于前后左右四大上将,可视为一级上将或者大将军衔。而此时,诸葛虽然没有大将军这个名分,但完全就是军政一肩挑,丞相兼大将军。此时的蜀汉,骠骑将军和卫将军均空缺,唯一的元帅车骑将军刘琰已于两年前因疑似和魏延产生矛盾而被诸葛赶回成都,于诸葛病死的同年春天被刘禅处死。四大上将(《李严传注引〈亮公文上尚书〉》:前将军袁綝、左将军吴壹、右将军高翔、后将军吴班)袁綝、吴懿、吴班、高翔不能确定是否都在五丈原前线,王平、马岱、姜维、邓芝等主力杂号将军以及后起之秀中郎将胡济中,除邓芝可能在汉中以外,均应在五丈原,为什么是邓芝可能在汉中,以后再讨论。为防止曹魏军迂回祁山,汉中也应留有数量不低的防御部队。但是不管怎么说,第五次北伐是诸葛亲自带队,在五丈原前线的必是绝对主力部队,大批将领必然云集五丈原,而前锋魏延的驻扎地距离诸葛中军大营也就十里地(延为前锋,出亮营十里《魏延传》)。这么重要的军事会议,诸葛仅让杨仪、费祎和姜维三人参加是极其令人费解的,长史杨仪(绥军将军)和司马费祎(偏将军)虽然军衔不高但作为丞相府的两大官员参会是必然的,任职护军的中将姜维(征南将军)作为诸葛非常赏识的后起之秀参会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唯一挂大将衔的魏延没有到会,两位国舅上将左将军吴懿、督后部后将军吴班没有到会,两大军团司令上将高翔和中将邓芝(督前部右将军高翔、督左部扬武将军邓芝)没有到会。和姜维同样是降将系列,得到诸葛提拔的王平中将(讨寇将军)没有到会,孤独一只的凉州系马岱中将(平北将军)没有到会。这些都说明,退军的决策是小范围决定的,包括魏延在内的绝大多数高级将领都没有参与退军的决策。如果说诸葛的病榻前只能容得下几个人站立的话,杨仪等三人的地位决定了:退军就是诸葛一个人的决定!而且无需讨论,只需要大家执行就行了!!为什么害怕讨论?是否一讨论就无法达成退军的决定?
2、如此谨慎低调的退军决策是害怕魏军追杀吗?诸葛的五次北伐中,第二次和第四次退军时都有魏军追杀,当时的魏军主帅分别是前后两任大将军曹真和司马懿,追杀的后果是前次大将王双被杀,后次曹魏西路军团副帅,挂一级上将衔的张郃(由左将军升迁为稀奇古怪的征西车骑将军)领衔追杀,直接被射死。诸葛的最后一次北伐,灵柩撤回汉中时,司马懿也毫不客气地追杀了,但是我们说名将张郃的死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凶悍的曹魏军不敢放胆追杀。既然不害怕魏军追杀,我们只好追问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3、为什么要退军?魏延一听费祎给他转达诸葛的遗命时,大发脾气:“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所部勒,作断后将乎!”在蜀汉集团来说,诸葛之死简直就是天塌地陷的重大事件,大家的意思当然是为诸葛治丧为首要任务,北伐那么些年都没有什么地理上的实质性进展,退军实在是很正常。魏延极不正常的表态表明了两个意见:一是顶头上司,深受蜀汉各界爱戴的丞相死了,在魏延眼中那不过就是天空飘来五个字,那都不是事,你们回去治丧就行了,北伐还有我魏大将军啊!二是,即便是要退军,也是魏延领着大家退军,杨仪算哪颗葱?!两个意思中,第一个是关键,魏延绝不同意退军!其潜台词就是,以丞相的水平,前线有他没他无所谓,丞相走了,大家照样打仗。“府亲官属”很显然指的就是丞相府的两大官员长史和司马,魏延的意思杨仪和费祎你们回汉中治丧就行了。而退军命令中,“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这个意思更加明确,诸葛一死,这次北伐就算结束了,如果魏延唧唧歪歪不愿退军,就留下魏延本部军,主力大军照旧撤回汉中。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大数据处理内容。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原文链接:https://edu.h3e.cn/edu/14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