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甫洛夫是什么主义的代表-巴甫洛夫是什么主义

巴甫洛夫是行动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
历史上的几种行为主义理论观点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先驱,当属巴甫洛夫和桑代克。
1.巴甫洛夫是一位不承认自己是心理学家的心理学家。~经典条件反射
经典条件作用的基本特征
经典条件作用的基本要素:无条件刺激(食物),无条件反应(分泌唾液),后来变成条件刺激的中性刺激(音叉声),条件反应(分泌唾液),以及将他们联系起来的时间间隔。
①消退:如果无条件刺激(音叉声),没有紧随条件刺激(食物)出现,那么数次后条件反应(唾液分泌)就会消失。
消退适用于恐惧症治疗。
②自然恢复:如果生物体一段时间不接触条件刺激,那么当条件刺激再次出现时,自然恢复就会发生。
③泛化:花粉过敏患者看到纸花也会打喷嚏。
④分化:让生物体对某一种刺激作出反应,而不对相似刺激作出反应。如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之间的广告战运用的是刺激分化。
利用经典条件反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0比如锻炼,如果你只在锻炼时听最喜欢的音乐,那么还可能会卖力运动,因为运动让你感觉良好,你可以用这一刺激来激励自己加强锻炼。
2.桑代克使用观察记录老鼠走迷宫的方法,研究行为的学习过程,并提出他的著名的尝试~错误定律,开创了实用心理学的实验方法和量化手段研究动物行为学习的先河。这类研究比巴甫洛夫早三年。
3.华生受俄国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学说的影响,继承美国桑代克的方法论,建立了刺激~反应模式,即R=f(S)模式。华生(1924)认为行为是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加以控制的,他不认为遗传因素起重要作用,他曾经说过:“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并在我设置的特定环境中教育他们,那么任意挑选其中的一个婴儿,不管他的才能是好性格和神经类型等种种因素,我都可以把它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商人乃至乞丐和小偷”。
4/华生的行为主义的极端观点很快受到新行为主义的挑战,托尔曼提出中间变量的概念。即刺激和反应之间,或者说实验变量和行为变量之间存在一个中介变量,这个中介变量就是有机体的内部因素,它给出如下公式:
B=f(S,P,H,T,A)。其中B为行为,P为生物内驱力,S为环境刺激,H为遗传, T为训练方式,A为年龄。也就是说B行为是环境刺激S,生物内驱力P,遗传H,过去训练的经验T以及年龄A等实验变量的函数,行为并不仅仅有环境刺激所决定。
5.另一位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建立了操作性条件反射,并给了如下公式R=f(S,A)的公式,其中R为反应,S为刺激,A为试验者在研究中所控制的实验变量,即第三变量。
斯金纳的动物实验,展示了动物主动的按压杠杆,从而取得食物并因得到强化而被巩固的整个过程。
斯金纳认为人的行为大都决定于先前行为的后果,而先前行为的后果起到激励作用,这就是强化的作用,后果不同,强化的性质也不同。
斯金纳用这一理论广泛地解释了学习现象,包括不良行为的形成均涵盖在内。
正强化:给他一个好的刺激。如一个孩子上课认真听讲,老师奖励他小红花。
负强化:去掉一个坏的刺激。如这个孩子这节课认真听讲,老师把没收的玩具还给他。
〔本着“正”是刺激的增加(呈现)“负”是刺激的减少(撤掉)或消除:强化是行为的可能性增加,惩罚是使行为的可能性减少。这个原则〕
正惩罚:给他一个坏的刺激。如这个孩子上课没认真听讲,老师让他罚站。
负惩罚:去掉一个好的刺激。如这个孩子没认真听讲,下课不能参加户外活动。
强化与惩罚
文化影响着对强化的偏好,但强化也会影响文化,当你第一次走在国外某个城市的街道上的时候,引起你注意的所有文化差异,其实都是人们寻求强化或避免惩罚的不同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是最初经有操作性条件作用而习得,并被一群人共享的一系列行为。
6.班都拉~社会学习理论,也称模仿学习理论。人的行为既不是单纯的取决于内力驱动,也不是单纯的被环境所摆布。这一理论的重要概念有如下三种:
①替代学习或观察学习,是指人们能够操纵符号,思考外部事物,可预见行为发生可能的结果,而不需要实际去体验它。这是社会学习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②自我奖赏或批判,是指人们可以评价自己的行为,为自己提供自我强化(自我奖赏或批判),而不必依靠外部强化。
③人们可以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而不是被外界作用。
7.沃尔普按照学习理论.将行为治疗定义为:行为治疗是使用实验确立的行为学习原则和方式,克服不良行为习惯的过程。在行为治疗家眼中,人的内在思想活动,信念,情感等,已经由行为表现出来了,他们是内隐的活动,而行为是外显的活动,所以,作为消除或改变外显活动的行为治疗,已经将内隐的活动包括在内,他们都是行为治疗的目标。
心理治疗一般包括7个步骤:
①对靶行为进行功能性分析,
②对靶行为严重程度的标定
③靶行为矫正目标的制定
④编制并实施干预计划,增加积极行为,减少消极行为
⑤监测干预计划的实施,并根据情况进行调整,
⑥结束阶段,一旦达到目标,即可逐步结束干预计划
⑦检验阶段。如有靶行为复发,可给予辅助性处理。
行为治疗的主要方法有系统脱敏法,模仿学习,自我管理技术,角色扮演,自信心训练,厌恶疗法,强化法,认知行为疗法等。
行为治疗技术特点:
①注重形成靶的现实的原因,而不是它的历史原因。
②以可观察的行为作为评价治疗效果的标准,这种行为可以是外显的,也可以是内隐的。
③依据实验研究从中引申出假设和治疗技术。
④用尽量客观的操作的术语描述治疗程序,以便使治疗过程能够被重复。
⑤精心发现靶行为并认真选择测量行为改变的方法。
⑥对于每个求助者咨询师根据其问题和本人的有关情况采用适当的经典条件作用,操作性条件作用,模仿学习或其他行为治疗技术。
巴甫洛夫(1849~1936)是苏联生理学家,心理学家、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行为主义学派的先驱。苏联科学院院士。
1870年在圣彼得堡大学学动物生理学。
1875年转入军事医学院学习,1883年获医学博士学位。开始时研究血液循环和消化功能,1904年因消化腺生理学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奖金。
巴甫洛夫的主要工作是关于高级神经活动的研究。他是用条件反射方法对动物和人的高级神经活动进行客观实验研究的创始人,也是现代唯物主义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立者。他详细地研究了暂时神经联系形成的神经机制和条件反射活动发展与消退的规律性,论述了基本的神经过程一兴奋和抑制现象的扩散和集中及其相互诱导的规律,提出了神经系统类型的学说和两种信号系统的概念。在苏联,它们被认为是对心理学问题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深入研究的自然科学基础。他强调了心理与生理的统一,反对把二者割裂开来。他的研究有助于心理学摆脱唯心主义和内省主义的束缚。
作为一名严谨的自然科学家。巴甫洛夫十分反对当时的心理学,反对过分强调“心灵”、“意识”等看不见、摸不着的仅凭主观臆断推测而得的东西。巴甫洛夫在心理学界的盛名首先是由于他关于条件反射的研究,正是狗的消化研究实验将他推向了心理学研究领域,而后来,该项研究的成果――条件反射理论又被行为主义学派所吸收,并成为制约行为主义的最根本原则之一。巴甫洛夫对心理学界的第二大贡献在于他对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划分,而这同样始于他对狗的研究。他发现,有些狗对条件反射任务的反应方式和其他狗不一样,因而他开始对狗进行分类,后来又按同样的规律将人划分为4种类型,并和古希腊人提出的人的4种气质类型对应起来,由此,他又向心理学领域迈进了一步。巴甫洛夫直到弥留之际他都不愿意把自己当作一位心理学家,但尽管如此,鉴于他对心理学领域的重大贡献,人们还是违背了他的“遗愿”,将他归入了心理学家的行列,并由于他对行为主义学派的重大影响而视其为行为主义学派的先驱。
巴甫洛夫的主要著作:《心脏的传出神经》(1883)、《主要消化腺机能讲义》(1897)、《消化腺作用》(1902)、《动物高级神经活动(行为)客观研究20年经验:条件反射》、(1923)《大脑两半球机能讲义》(1927)。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大数据处理内容。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原文链接:https://edu.h3e.cn/edu/145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