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教育专项编制教师-什么叫教育专项编制

教育专项编制是指为解决特定的教育问题而设立的一种特殊编制,其使用范围和管理方式与常规编制不同。这类编制通常由教育部门或政府提供,并且只用于教育领域的项目和活动。

例如,一些地方可能会设立教育专项编制来支持农村教育、特殊教育或贫困地区的教育等。这些编制的资金来源通常是来自政府的财政预算或是社会捐赠。

教育专项编制的管理和使用通常由教育部门负责,但有时候也会触及到其他相干部门,如财政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等。在使用教育专项编制的过程当中,需要严格遵照相干法律法规,确保资金的有效使用和项目的顺利实行。

专项编制和事业编制的区别

专项编制和事业编制的区别:使用范围不同、编制使用基数不同、编制管理机构不同。

1、使用范围不同。

教育专项编制,顾名思义,是专门供中小学教师使用的,目前使用的范围,只有中小学教师和学前班教师,不仅其他事业单位人员不能使用,教育主管部门的事业单位也不能用。

2、编制使用基数不同。

事业编制是固定的,由省级机构编制部门分配后,是一个基本固定的数额。事业编制可以在同地区不同事业单位之间调剂增加,但某一地区的事业单位总数,基本上是固定的,目前是以2012年的底数为基数,只减不增。

3、编制管理机构不同。

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都是由当地党委所属的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管理,并由其根据单位职能变化、岗位人员变化,调剂使用。教育专项编制是由当地教育主管部门负责,根据实际需要分配,只需要报请当地编办报备即可。

专项编制和事业编制的含义:

俗称“戴帽”下达的编制,即指规定使用对象和范围,有针对性下达的编制。专项编制只能用于规定的对象和范围以内,不能用于其他。专项编制能直接体现上级编制主管部门关于编制结构的某些积极意图。一般用于充实加强某项工作或调整人员结构、人员比例等。

事业编制是指为国家创造或改善生产条件、增进社会福利,满足人民文化、教育、卫生等需要,其经费一般由国家事业费开支的单位所使用的人员编制。工作人员列入事业编制的单位,其工作人员的工资和活动经费的开支渠道除一般由国家事业费开支的外,还有部分事业单位的经费,采取自收自支,差额补贴等办法。

该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如下:

1、教育专项编制:专为中小学教职工设立,限定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队伍中使用,有时也扩展到学前班教师。

2、保障程度:教育专项编制在保障程度上可能有其特殊性,如提到的“中小学教育专项经费的使用从经费和编制上属于地方重点保障群体”,暗示这类编制下的教师可能享受更高的经费保障和政策倾斜。

3、编制底数:教育专项编制可能有其特殊的编制基数计算方法和调整机制。

4、管理方式:教育专项编制的管理可能更为动态和灵活,这种管理方式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与一般事业编制相比,更注重与教育实际需求的紧密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