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关系指什么内容-五育关系指什么

五育关系是指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培养,是中国人民教育的目的。五育并举是毛泽东在1956年提出的教育方针,指出德、智、体、美、劳五育应当相互配合,全面发展,旨在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身心素质,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如何处理五育的关系
如何处理五育的关系如下:
在对待五育的关系上,既要坚持全面发展,五育并举,五育并重,实现五育的整体配合,发挥五育的整体功能;又要注重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兴趣、特长和爱好,将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
五育
五育是指:军国民主义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及美感教育五项主张。是蔡元培一九一二年初在出任教育总长时提出。
新时期的五育指的是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提出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
他把教育分为“隶属于政治”与“超轶乎政治”两类。隶属于政治的有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和道德教育三者;超轶乎政治的则是世界观教育和美育。他认为,两类五种教育均不可偏废。为了强兵富国,需要军国民教育和实利主义教育,但“必以道德为根本”。
公民道德即“自由、平等、亲爱”,亦即儒家的“义、恕、仁”。他把欧洲资产阶级道德观念同中国儒家的传统道德观念揉合在一起,主张培养现实社会的完全的人格。
但教育的终极目的还在于追求超现实的实体世界,使人达到最高精神境界,因此还必须有世界观教育,即引导受教育者超脱现世,领悟最高精神境界的教育。他认为,这种世界观教育是知、情、意、德、智、体诸者的统一体。
从现象世界进入实体世界,不能依靠经验或理论,只能依靠浑然直觉的美感,美感是两个世界的桥梁。他主张“以美育代宗教”,各级学校、各种社会活动都要进行美育。
蔡元培提出的教育思想体系,是以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为急务,以道德教育为中心,以世界观教育为终极目的,以美育为桥梁。
五育之间的关系口诀是德统智支体物质,美动劳综全发展。
五育之间的关系
1、德育。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灵魂和统帅作用。
2、智育。智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前提和支持。
3、体育。体育在其他各育提供物质基础。
4、美育。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动力作用。
5、劳动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起着综合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作用。
理解五育之间的关系
全面发展的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构成。
其中德育是方向、灵魂,对其他各育起着导向和推动作用;智育是前提,为其他各育实施提供了知识和智力基础,是实施各育不可缺少的手段。
体育为其他各育的实施提供了健康的基础,是其他各育得以实施的物质保障: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渗透到全面发展教育的各个方面,起着辅德、益智、促体的作用。
所以五育之间并无主次之分。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各育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辩证统一的。首先,各育之间不可分割;其次,各育之间不能互相替代。
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对待五育的关系上,既要坚持全面发展,五育并举,五育并重,实现五育的整体配合,发挥五育的整体功能。
又要注重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兴趣、特长和爱好,将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大数据处理内容。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原文链接:https://edu.h3e.cn/edu/147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