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概括内涵是什么意思-申论概括内涵是什么

申论是一种文体,一般用于考试和写作中。它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学生的能力和思惟能力,如分析、判断、推理等。在申论中,需要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并根据事实和逻辑来给出结论。因此,申论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论证来展现学生的综合能力。

申论的基本含义答题技巧。

申论考试概念“申论”一词,出自孔子所说的“申而论之”。从字面来理解,“申”为引申、申述,“论”为议论、论证,“申论”则指针对特定话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展开论述。作为一种应试文体,申论最早出现于2000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之中。经过几年的实践,以及专家学者们的改进与完善,申论现已成为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的一门基本科目,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从考试大纲规定及历年实际出题情况来看,申论考试为应试者提供了一系列反映特定实际问题的文字材料,要求考生仔细阅读这些材料,概括出它们反映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此问题的实际方案,最后再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较详细的阐述和论证。申论是测试考生写作水平的一种方法,但与传统的作文考核有所不同。作文只是要求考生根据给定题目展开论述,侧重考核的是考生的文字功底。考生可以凭自己的主观好恶去立论选材,尽情张扬个性地放言宏论,因此,作文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考生的写作水平,即“纸上谈兵”的能力,而无法全面体现考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申论则不仅限于对应试者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进行考察,更侧重于考察应试者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现实针对性,能让考生充分发挥自己各方面的潜能。作为一种专用于选拔录用国家公务员的应试文体,申论适当地借鉴了我国古代科举应试中“策论”的一些经验与做法,但在内容上比“策论”更具有现实针对性,在形式上比“策论”更加灵活多变。“策论”大多要求应试者就一些重大问题展开论述,即论证某项国家政策或对策的可行性与合理性,侧重于考查应试者解决问题的能力。申论则要求应试者从一大堆反映日常问题的现实材料中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全面考查应试者搜集和处理各类日常信息的素质与潜能,充分体现了信息时代的特征,也适应当今国家公务员实际工作的需要。申论考试摒弃了原来的简单议论文的模式,主要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综合分析、概括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不单单涉及到议论文一种文体...申论提高方法一是《半月谈》。这本刊物是中宣部委托新华社主办的一本综合性、“集半月于一日”的重要党刊,其发行量和影响力一直雄踞中国时政期刊之首,被誉为“中华第一刊”。《半月谈》具有语言朴实简练、内容贴近社会生活又和国家政策紧密相连的特点,因此《半月谈》中对社会热点话题的剖析对大家复习申论有很大的帮助,很多老师都将其看作参加申论考试的必备资料。这里重点推荐大家阅读“半月评论”和“专题报道”,特别是“半月评论”中的文章大都可以作为申论范文来进行借鉴和模仿。如果《半月谈》不容易买到的话,大家可以登陆新华网的半月谈频道阅读电子版。二是《理论热点面对面》。《理论热点面对面》是中宣部一套系列通俗理论读物,从2003年开始推出,到今年已经是第六本了。这本书就每年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通过通俗且准确的语言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回答,观点准确,说理透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说服力,自推出以来广受欢迎。该书因此也是我们进行申论复习的一本极好的参考资料。

2008年的《理论热点面对面》最近已经上市,一般书店都可以买到。三是党和政府的重要文献。在去年召开的十七大和今年召开的“两会”上,都对我们党和政府在新时期下对今后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作了深入的解读,并对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重要思想都进行了详细阐述。因此大家要对十七大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进行一定的了解,以从根本上对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有所认识,提高申论考试中用语的准确度和对当前最受关注问题的了解。四是重视历年练习真题,历年真题几乎是任何考试最好的复习资料!要对真题了然于胸,应试时才能从容自然地取得理想的成绩。

申论概括题答题技巧是什么

各位考生,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即将拉开帷幕,很多考生在备考的过程中对归纳总结类试题重视不足,近些年归纳概括类试题逐渐成为申论试题中首要试题类型,并通过归纳总结类试题演变出许多创新类试题,而在归纳概括类试题中困扰考生最多的是关于归纳类试题。归纳总结,作为一种最基本的答题方法,在申论申而论之环环紧扣的命题思维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申论中,无论是归纳总结类试题还是分析类试题、对策类试题还是应用文,甚至大作文,都离不开归纳总结这一思维力。可见,归纳精准、总结到位是考生必备的一种能力。 今天就跟广大考生分享一下关于归纳总结类题目,概括题的有关思路。

一、认识概括。

所谓概括是指通过减少概念的内涵、扩大其外延从而形成新的概念的逻辑方法。实质是概念的外延扩大化、由种概念向属概念的过度已达到本质概念的过程。

概念比较不容易理解,把概念转换成容易理解的表达,概括就是从小概念到大概念。

例如:电脑、电视可以概括成家用电器。

申论中的概括是指从繁杂、具体的资料中,提炼出核心要点,并能对要点之间的关系作出恰当的处理,以揭示材料内容的本质。此类题目要求考生能够由点及面,由浅入深的看待事物,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能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二、关于概括的审题

题干中首先给出概括这样的动词作为思维逻辑指令;然后再给出作答对象,一般为表现、问题、原因、影响、意义、对策等要素中的某一个或某几个,此时,我们判断此题目为概括题。

三、概括方法

概括类题目作答时主要把握删、改这两个方法。删的意思就是把没用的材料内容删掉;改的意思是对于删材料之后所得要点,表述不规范、过于具体的信息,进行再一步的加工,得到较为规范的答案。

例如:根据给定资料2,概括当前网络伦理失范的危害。(20分)

要求:全面准确,简明扼要,不超过200字。

材料:2016年7月12日,文化部公布了对一批网络表演平台的查处结果,26个网络表演平台被查处,16881名网络表演者被处理。现在手机几乎成了学生的标配,直播平台里防不胜防的色情信息实在让人担心,北京一位家长说。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随着网络直播终端从PC端走向移动端,直播开始步入全民时代。与此同时,网络直播中的色情、暴力、侵权等问题也随之凸显,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通过删掉作答无用信息,可以得到:网络直播中的色情、暴力、侵权等问题也随之凸显,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这样的答案可以得到分数,但不能得到满分。因为表述较为具体,啰嗦。色情、暴力、侵权等问题也随之凸显这些文字需要进行第二步改,改成乱象凸显,这样更规范,更能符合要求,所以这一条答案整理为:网络直播乱象凸显,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四、概括原则

1.并不是所有要点都需要改

具体的抽象化,抽象的直接抄。

例如:请根据材料概括问题。

张老师做了20多年的乡村小学代课老师,每月工资300元,眼下学生少了,张老师即将被辞退,辞退后无任何生活保障。

经过删之后,得到:张老师的生活保障问题。这个时候,张老师是具体的,抽象一下,乡村代课老师;生活保障是抽象的,因为并没有具体的说张老师买不起大米、豆油,所以不需要再抽象,直接抄就可以。因此,我们书写的乡村代课老师的生活保障问题。

2.改过的概念与原概念一定是种属关系,也就是包涵与被包涵关系。

例如:黄牛牛动物生物物质。这些都可以,但不能把黄牛概括成植物。

五、真题解析

例:根据给定资料2,概括当前网络伦理失范的危害。(20分)

要求:全面准确,简明扼要,不超过200字。

资料2

美国学者理查德斯皮内洛说过:技术往往比伦理学理论发展得快,而这方面的滞后效应往往会给我们带来相当大的危害。确实,网络伦理的失范会给社会带来一系列问题。

关于网络伦理,有学者指出这是20世纪中叶以来新兴的应用伦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是指人们在网络空间中应该遵守的行为道德准则和规范。

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我们遭遇的网络虚假信息越来越多,花样也变得层出不穷,时常难辨真伪,例如,轰动一时的朱自清的《背影》因违反交规被逐出教材、香蕉得艾滋病濒临灭绝、哈尔滨赚钱不给老婆花算家暴、东莞警方将拘留非法同居者、95后女网友身体换旅行等等。这样的虚假新闻不仅混淆是非,给当事人造成了困扰,而且引发了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冲击,危害不小。从技术层面讲,谣言的产生是因为网络的开放性和匿名性;从社会层面讲,是由于权威信息的滞后以及危机预警能力差;从受众层面讲,是因为公众具有猎奇、娱乐、恐慌、盲从及网上宣泄的心理。

2015年,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的当事人被人肉搜索,个人隐私被大肆转发。家人表示抗议,要诉诸法律,却引来网友更多批判。部分一场因违章而引发的文明开车讨论,异化成对当事人二次伤害的网络暴力事件。当事人面对镜头泣不成声,部分网民对个人信息无边界侵害、对个人道德无限制审判,甚至为了一时情绪的发泄随意漫骂、人肉骚扰,给当事人以及理性的评论者带来了不可言说的伤害。

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未成年人犯罪总数中,有70%的少年犯因网络色情、暴力内容影响而诱发盗窃、抢劫、强奸等几类严重犯罪,对传统伦理观念和伦理规范带来了严重的冲击。在此类事件中,青少年可以通过低价、便捷的方式连接互联网,同时利用网络的匿名性,使得网络侵害者与受害者之间的关系复杂化,继而将网络影响现实化。

2016年7月12日,文化部公布了对一批网络表演平台的查处结果,26个网络表演平台被查处,16881名网络表演者被处理。现在手机几乎成了学生的标配,直播平台里防不胜防的色情信息实在让人担心,北京一位家长说。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随着网络直播终端从PC端走向移动端,直播开始步入全民时代。与此同时,网络直播中的色情、暴力、侵权等问题也随之凸显,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如果说2015年是网红年的话,2016年就是直播年了。六间房秀场上,一团队打着户外主播的名义进山林捕杀野生动物,且手段残忍,却吸引了至少三万多粉丝的关注。在这场娱乐的无极限狂欢中,什么道德、法律、文明都被抛掉,取而代之的是娱乐至死的疯狂举动。不可否认,这种无序性源于网络的低门槛、开放性和相对虚拟等特质,但更是眼球经济在背后推波助澜。

参考解析

1.网络虚假信息多,花样层出不穷,难辨真伪,混淆是非,造成困扰,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冲击。

2.个人隐私被大肆转发。对个人信息无边界侵害、对个人道德无限制审判,给当事人以及理性的评论者带来伤害。

3.因网络色情、暴力内容影响而犯罪,对传统伦理观念和伦理规范带来了冲击。

4.网络直播中的乱象凸显,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

5.娱乐狂欢中,道德、法律、文明都被抛掉,娱乐至死。

中公教育为您服务。

概括性试题就是提炼给定资料中的内容要点、精神主旨、思想意义等,并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而就具体作答而言,我们需要知道无论哪一种题型的作答都需要按照审题-解题这一流程。审题我们就要学会抓住关键词,也就是说要会判断是不是概括性试题。我这里就提供一种最简单、直接的,抓取关键词:“归纳”、“概括”、“简述”等。当然,还要把握它的作答任务、作答条件以及作答对象。然后具体解题,分为两步:

一是要点提炼,就是从庞杂的给定资料中去发现要点,并对其进行一定的归纳、概括,提取作答想要的信息。要点提炼过程是把握具体作答内容的关键步骤。要点提炼方法:

1. 在段首段尾查找要点。

2.在段落中部寻找要点。

3.突破个体,由点及面。筛选资料内容,删减资料中非本质、非本质、非主要的部分,使资料的中心思想和本质内容得以呈现。

二是要点加工要点加工所呈现的是一个由繁入简的过程。答题中有字数的限制,在要点提炼后,将那么多的内容要点整合到一块,这就需从所提炼的大量要点中概括出共同点,也就是所谓的整合。要点加工方法:

a、并列式加工法

b、递进式加工法等

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