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盗窃-古代窃取考题什么罪

在古代,盗取考试题是非常严重的犯法行动。根据《唐律疏义》规定:“若在科举考试中,私买试题或盗取他人试题,则应判处绞刑。”因此,盗取考试题是被视为严重犯法的,可能会遭到严厉的法律制裁。
古代下场最惨的监考官是谁呢,用手指蘸血写下惨?
这位监考官是清代雍正年间的俞鸿图。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确是这样。
人的寿命只有几十年,最长的也不过一百多年,历史这条长河,能善终的不多。
春秋战国时期,在秦国主持变法的商鞅一度得到重用,为秦国强盛立下了汗马功劳,最终却被车裂;明朝时期,被尊为帝师的刘伯温,帮助草根皇帝朱元璋打下万里山河,最终却被赐了毒酒。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清朝就有一位,一生光明磊落,最终却被腰斩,他就是清朝的一位监考官,他叫俞鸿图。
俞鸿图在康熙年间参加科举,中了进士,开始了他一生的仕途生涯。他先是被任命为编修,然后被提拔为侍读,再后来去了河南担任学政。
仕途可谓顺风顺水,但是天有不测风云。
雍正年间,他被委以重任,出任科举监考官,结果他的仆人和小妾斯通,使得考题泄露。
雍正是一个勤勉的好皇帝,可是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俞鸿图主持的这次考试被人揭发,而他也理所当然被投进了牢狱之中。
经过审讯,他泄露考题的罪名成立,这纯粹是由他的仆人和小妾牵连所得。很快,他被判决为斩立决。
可怜一生清官,只是因为娶错了媳妇,招错了仆人,最终命丧黄泉。
临行那天,他被刽子手一刀刀折磨而死,俞鸿图内心充满了怨愤,用手指沾着自己的鲜血,连着写下七个惨字。
一场风波伴随着俞鸿图的死结束,监斩官将他的死上报朝廷。
雍正帝认识到腰斩的残酷性,于是下令废除了这一刑罚方式。
古代科举作弊者被查获会受到的处罚:
对作弊者的惩处历代都很严厉,清代尤为严酷。
1、一是枷号。凡临场枪手、冒籍、顶替、夹带、抄袭、传递、不坐本号者立即由监考官吏带上枷锁在考棚外示众。
2、二是斥革。生员即秀才,是须经童子试考取的功名,一旦违犯考场纪律,生员称号立即被革除。
3、三是刑责。舞弊情节严重者,要动用刑罚。对冒名顶替、重金雇请、舞弊情节恶劣者,往往被发配充军。乾隆五十七年,对3名雇请枪手的童生、枪手及其他涉案者,先行枷号3个月,然后“发烟瘴之地面充军。至配所杖一百,折责四十板”,脸上还要刺上“烟瘴改发”字样。这样的惩罚已与要犯相差无几。
扩展资料
应对措施
1、为了防止考生作弊,历朝历代都采取了不少措施,比如回避制、复试制、弥封制、处分科场作弊者等。
2、为了减少贿买考官,唐代武则天时代曾设立“糊名法”,将考生的名字用纸黏贴遮掩,以避免批卷者认出写卷人,这种做法在宋代以后成为定例。后来又发明了誊录方式,由专人抄录考生的试卷送往评级,以防批卷者辨认出考生的字迹。
3、自宋太宗起订立了“锁院”制度。每次考试的考官分正副多人,俱为临时委派,以便互相监察。考官接到任命后,同日进入贡院,在考试结束发榜前不得离开,不得接见宾客。如果考官要从外地到境监考,在进入本省境后亦不得接见客人。贿买若然被揭发,行贿受贿者都可能被处死,同场的考官亦可能被牵连受罚。
4、为防止应试者夹带作弊,唐代的科举考试已设有兵卫,宋朝起,考试一律在贡院内进行。考生之间用墙壁隔开,称为“号舍”。考生不可喧哗、离场,以防止传卷或传话。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大数据处理内容。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原文链接:https://edu.h3e.cn/edu/147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