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勇-论语里什么为勇

《论语》中,“勇”是指英勇、有勇气,不畏惧困难和危险的精神品质。具体的解释可以参考以下几种:

1、 勇者无惧:英勇的人不会被恐惧所束缚,而是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

2、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即便知道事情不能成功,也会英勇地去尝试。

3、 孔子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中“仁”就是指仁慈、正义、宽容等道德品质,“智”就是指聪明才干、理性思考等。因此,孔子认为真实的勇不单单是身体上的气力,更是心灵的坚韧和智慧的表现。

4、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这句名言强调了自我超出的重要性,只有克服自己的人材能真正强大起来。

《论语》中的“勇”是指一种精神状态,表现为不畏困难、勇于挑战和自我超出的精神品质。

见义勇为的典故出自何处说出具体内容.

源于《论语·为政》。

孔子说:“见义不为,无勇也。”义,宜也,就是指应该做的事。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见到应该做的事而不去做,就是没有勇气。”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是要“见义勇为”。中国文化很重视这个义字,认为这是人与禽兽相区别的根本之处。禽兽的生活完全是自然的,没有应该不应该的问题;人的生活则除了物质的、自然的生活之外还有社会的、精神的生活,凡事都有个应该不应该的问题。人生的追求应该是“义以为上”,把道义放在第一位;生死、利害的取舍,是非、善恶的判别,都要以道义为准绳;遇到合于道义,应该做的事,就要勇于去做,也就是要见义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