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购买老师是什么意思-政府购买老师是什么

政府购买老师是一种教育政策,指的是政府通过招标等方式,将学校的教学任务外包给专业的教育机构或教师团队来完成。这类政策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广泛利用,旨在提高教育质量、减轻学校压力并增进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政府购买老师的实行需要斟酌多方面的因素,如教学质量、本钱效益等。

教师有无编制的区别

区别还是很大的,简单点说,就是一个是临时工,一个是正式工。

教师属于全额事业编,其工资待遇由政府财政拨款,目前事业编和公务员一样,逢进必考,所以只有获得了教师资格证,并且通过了事业单位统一考试,那么这样的老师就是在编教师,这样的教师拥有事业编身份,也就是在编的意思。

而非在编的,仅仅是学校雇佣的而已,在政府机关中,这类不在编,但属于雇佣的,我们常称之为临时工,其实不在编老师也差不多如此。当然这个临时工的称呼是相对在编老师来说的,并不一定真的“临时”,只是没有编制而已。

至于区别,肯定大了。首先是缴纳的保险险种不同、基数也不同。其次工资待遇也不同,在编教师的工资比不在编的工资高,但是工作量基本一样,甚至不在编的工作量还要大一些。第三,晋升不同。在编老师可以晋升,而不在编老师只能看着,因为你没编制。就像总不能让一个不是公务员的人去当局长吧

这么说,你能明白了吗

区别不是一点点。通俗点,有编制就是吃财政饭,铁饭碗,没编制就是吃青春饭,临时工。由于学校正式编制有限,而教学任务又分配不下去,因此聘请临时教师在当下基层学校比较普遍。在招考成为正式教师之前,本人在一所中学做过两年的临时工。通过我两年的亲身经历,谈一谈在编和不在编的区别。

1、首先是工资的差别:在编工资是不在编的2至3倍。

学校属于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学校没有经费来源,聘请教师的工资,都是学校通过挤占办公经费或其他渠道来解决的。因此工资差别很大,以我所在的陕西岚皋为例,聘请教师多在2000元至2500元之间。岗位都在教学一线,有的还要带班主任,非常辛苦,而正式在编的基本都在4000元以上。

2、其次是福利的差别:不在编的福利取决于领导。

有的学校的领导比较开明,能够充分体谅代课教师的辛苦,在发放福利时和在编教师一个标准,在编发什么,代课老师就有什么。而有的学校的领导比较精打细算,发放福利时干脆把代课老师抛开,导致同工不同酬的差距更加明显。有的代课老师,每逢学校发东西就躲得远远的,生怕看见了自己都尴尬。

3、第三是社会保障的区别:不在编的五险一金基本不买。

很多学校只管用人,至于五险一金从不过问。比如住房公积金,因为学校没有给代课老师建立,买房时不能申请公积金贷款。我现在的工作单位做的很人性化,首先聘用人员的五险一金必须买,为此单位拿出了很大一部分钱,不在编人员面临就医、买房、失业的时候,就多了一重保障。

4、第四是职级晋升的区别:不在编的没有晋升机会。

能够晋升的都是在编的财政供养人员,代课老师工作干得再好,也没有机会和渠道得到晋升。每年考核,教育局和人事局的花名册里都不包含聘用人员,不在编的教师都是由学校来组织考核。有的干得非常出色的,学校自主给他任命个什么主任啊,但只能在校内承认,出了校门,什么都不是。

目前各地教育界用工形式有九种:

一是当地政府编办备案的编制内教师,也就是在编教师,工资由本地政府财政全额拨款发放,五险一金齐全,政府和个人各负担部份交纳。工资和补贴发放比较及时。职称晋升则工资增加,保障性好。退休后按规定发放退休金,这就是所谓的铁饭碗,不过这部分人年龄都大了,40岁以上了吧。

二是特岗教师,近几年都有省教育厅统一考试录用,分到各地学校,以三年为期,工资由省统筹,工资同编制内教师,五险一金都有。三年后一般纳入本地教育系统,同教育局签订合同,工资由本地财政负担,工资和职称晋升与编制内教师相同。

三是本地教育局招考招聘教师,工资待遇同编制内教师,职称晋升和也一样。五险一金也有一定保障。

四是劳务派遣公司招考招聘教师。工资待遇高于编制内教师。

五是政府购买。工资和职称晋升基本同教育局招考招聘。

六是公益性岗位。工资略低,保障性差。

七是政府合作招聘。工资高,有的甚至是编制内在岗位教师的二至三倍。合同一般三至五年。期满后可续聘。

八是学校招聘。一般是学校向教育局申请,校聘县(市)管,工资待遇和职称晋升同编制内教师,一般工资由学校发放。

九是临时工。工资低,待遇差,这部分老师最吃亏。

你看,这么多用工形式同时存在于当前教育系统。只有第一种在编,余者都不在编。但是,我估计,以后,教师编制可能会随着第一种教师的退休而退出教育系统。教育界就再无编制这一说了。

你认为呢

为什么在三、四、五线城市,会有那么多人去考取教师、公务员其实就是为了入编,进入体制内,从而端上“铁饭碗”,吃上“财政饭”。

师范大学毕业后,只有考取教师资格证,重新参加人社局组织的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笔试、面试合格后,才能拥有“事业编制”,成为一名“正式教师”,劳动关系纳入教育局统一管理,工资纳入地方财政体系。

由于各地区各学校发展不平衡,有些学校在编师资缺乏,不得不自主雇佣一些外聘教师,即所谓的“不在编教师”,这些教师由于在“教育局”、“人社局”并不备案,因此,工资不纳入地方财政,而完全由学校自主发放。

在同一所学校,在编教师与不在编教师,差距特别大,几乎表现在各方面。

1.工作稳定性。

不在编教师,其实就是“临时工”,学校可以随时辞退。比如,某一学校,当年由于扩招学生,一线教师严重短缺,不得不临时雇佣一些“外聘教师”。后来,教育部门与人社部门,大量招考教师,学校分配进许多“正式教师”充任一线。这样一来,“外聘教师”无课可上,无职可安,自然而然便自动离职。

2.工资、待遇。

由于不在编教师工资、待遇是由学校自主负责,而很多学校本身经费缺乏,因此,这些“外聘教师”的工资、待遇都很差,几乎只挣一些“课时费”,课少则钱少,无课则无钱。

3.社保。

不在编教师的社保,学校是不负责的,因此完全由个人向社保局交纳。虽然从去年开始,在编教师的社保也由个人交纳,但是交纳基数是不一样的。

4.晋职。

在学校内,无论是职称职务,还是岗位职务,都与“外聘教师”无关,毕竟很多职务并不是单由学校评聘管理,还涉及到教育主管部门等等,而这些“外聘教师”、“不在编教师”在教育主管部门中是没有任何备案的。

个人看法

如果想当老师的话还是建议通过人社局统一招聘的形式进入学校,因为在编和不在编真的区别很大,现在就说说我自己个人的经历,我去年九月份才考上我老家附近学校的编制,但是之前的代课老师的经历让我很受伤,可能刚刚毕业对着教师的万分憧憬,在武汉一所小学里面当代课老师,自己当时也是经验不足,管不住学生,然后课堂上很乱,我也向很多老师取经,包括查阅相关论文,如何管理课堂,如何吸引学生在课堂的注意力等等,但是又一次校长听完课后我直接被停课了,然后因为突然这样自己在外面找工作的时间点也错过了,也只能为另一位在职老师每天改改作业然后吸取他们的经验,主要后面校长的谈话让我一辈子都记得,我建议你换一个职业,教师这个行业好像不适合你,后来可能也是被这句话伤到也自己通过努力进入了编制变成在职老师,自己的第一次公开课认真准备很久也是得到现在学校校长和同事的好评,虽然不足仍有很多,但是都觉得我个人素质还不错,现在所教的班级期中考试也进步很大,所以最后的最后还是建议考一个!

公立学校的老师的工资是政府购买吗

题中是否想问“县财政购买的老师算公办老师吗”?不算。政府购买教师不是正式编制的老师,其实就是临时聘用的老师代岗。不属于公办老师。县级财政是指县政府与其所辖区内部门、企业、组织和居民之间的分配关系,并且在财政管理级次中是一个独立的层次。

是的。政府购买包含老师。

政府购买(Government Purchases)是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它是政府支出的一部分。

政府支出的另一些部分如转移支付、公债等都不计入GDP.理由是政府购买是通过雇请公务人员、教师,建立公共设施,建造舰队等为社会提供了服务,而转移支付只是简单的把收入从一些人或一些组织转移到另一些人或另一些组织,没有相应的物品或劳务的交换发生。

通过上文可以得知公立学校老师的工资是政府购买,由政府财政部门出资。

扩展资料

政府购买目录范围

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下列服务应当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

(一)基本公共服务。公共教育、劳动就业、人才服务、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儿童福利服务、残疾人服务、优抚安置、医疗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住房保障、公共文化、公共体育、公共安全、公共交通运输、三农服务、环境治理、城市维护等领域适宜由社会力量承担的服务事项。

(二)社会管理性服务。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社会工作服务、法律援助、扶贫济困、防灾救灾、人民调解、社区矫正、流动人口管理、安置帮教、志愿服务运营管理、公共公益宣传等领域适宜由社会力量承担的服务事项。

(三)行业管理与协调性服务。行业职业资格和水平测试管理、行业规范、行业投诉等领域适宜由社会力量承担的服务事项。

(四)技术性服务。科研和技术推广、行业规划、行业调查、行业统计分析、检验检疫检测、监测服务、会计审计服务等领域适宜由社会力量承担的服务事项。

(五)政府履职所需辅助性事项。法律服务、课题研究、政策(立法)调研草拟论证、战略和政策研究、综合性规划编制、标准评价指标制定、社会调查、会议经贸活动和展览服务、监督检查、评估、绩效评价、工程服务、项目评审、财务审计、咨询、技术业务培训、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后勤管理等领域中适宜由社会力量承担的服务事项。

(六)其他适宜由社会力量承担的服务事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政府购买服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政府购买